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太会留出时间专门的留意一下身体。都会觉得自己的身体,自己难道还不知道么?
其实真的不知道。因为最开始林翔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的。结果当真的关注到自己的身体的时候,很多自己不曾留意的事情发生了。
比如说引导脚和大地的连接。其实就是尝试感受脚的感觉。脚一直都在,林翔觉得自己怎么会不知道脚的感觉呢?
引导让脚自己去感受脚的感觉,感觉脚的温度,脚的触感,脚和地面接触时候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当然主要还是反作用力。
因为引导语里面会强调,让脚感受来自地面的支持。
当林翔这样按照引导语进行的时候。也算是服了。很多的感觉的确没有感觉到。也不是没有感觉到,只是没有想到还可以这样去感觉而已。
当然,舒适,这个词描述的比较笼统。但是没有关系,只要身体认可就可以了。如果你把自己拧成麻花,身体仍然觉得舒适,那也是可以的。
在这里林翔的思绪会飘了一会儿。林翔觉得其实瑜伽的很多动作好像有点这个味道。那种拉伸,其实是让身体舒服的。至少是拉伸结束之后,身体会或者一种舒服的体验。
再回到身体上来,回到脚上。林翔知道自己掌握了一些方法。对于脚的这些感觉,温度其实是经常忽略的。这其实也是导致有的时候脚凉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才去换厚一点的鞋。
也就是说,林翔意识到自己对身体的留意其实很粗略,一些细微的变化其实并没有被留意到。
但是引导性的练习可以帮助林翔达到这一点。
脚感觉稍微有点凉,但是感受了下,这个凉是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的。
林翔也感受到了地面给到的支持,会感觉有一些安心的感觉。
这种安心的感觉也让林翔乱入了一下。其实地面的稳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林翔记得当时在听心理学的课,有一位老师提到自己到我国地震频发地带讲课。当时一阵的地动山摇。
因为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学员,老师看到同学们那么淡定的样子,感觉非常的惊讶。因为自己已经吓得腿都软了。
然后这位老师问同学们,怎么会那么淡定呢?学员们说习惯了,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
其实这当时是一个笑话被分享的,同学们也笑了。
但是回到去感受大地给到的支持这里,如果地面给到的支持并不稳定,相信没有人会真的安心下来。
地震频发地区的人,当时在那个课上没有跑,也是一种适应性的行为,一定是因为发生的次数多了,身体慢慢的进入了某种新的调节状态,才会那么的淡定。
但是这种淡定,说实话是有一些无奈的,并且有一些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状态。
在脚这里,还是要留意皮肤内部的感觉。这个位置也是一个很奇怪的位置。
林翔留意到,其实这样的位置自己平时是偶尔留意到了,比如体内或者四肢有某些暖流或者不见得是暖流,而是一些酥酥的,或者过电一样的感觉。
可能没有办法很容易用语言描述,但是林翔相信很多人一定都有过某些感受是属于内在的。
林翔现在感觉脚的内部就还是凉的。但是膝盖的内部会有某些酸酸涨涨的感觉。虽然引导语的速度还没观察有到膝盖。
其实对于脚的引导,只是指明了一个方向,告诉被引导者如何观察自己的身体而已。
接下来速度就会快了。带着“这样”的观察,去留意一下脚踝的感觉。
林翔用双引号把“这样”标了出来,因为这里面的这样代表了很多内容,对了,还有重力的感觉。
林翔在用文字去描述自己的自我引导的时候,已经发现脚底板有了些变化,就是脚心有点发热了。
当然,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先不论,因为这个逻辑关系不是那么容易搞清楚的。
但是至少自己身体上某些细微的变化也被留意到了。
这是一种修炼。林翔很肯定。
带着这样的感觉留意一下脚踝。再留意一下小腿。
留意小腿的时候,林翔习惯多加几句话:前面,后面,两侧的外面,两侧的里面。
小腿的圆形结构,通过语言,其实可以被分配的更细致一些,所以林翔觉得这个加了一些话,的确是有作用的,不算是废话。
接下来带着这样的感觉,留意一下膝盖膝关节。
再留意一下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