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贾母拆穿自己,贾瑞不好意思一笑,随即又若无其事道:“孙儿有苦衷呀,一无所有,赤手空拳,只能如此,老祖宗想必能够理解”
“老身能理解”贾母倒是通情达理,微微一笑,拿过一把扇子,轻轻地摇着,“你是对的,难为你能始终想着钱势二字,这两字虽俗,却又大雅,你说你有苦衷,你二叔何尝没有?可是想必你也清楚,这并非咱们贾家本来的样子。这些年之所以越变越糟,每况愈下,只是因为府里面缺乏运筹之士罢了。你二叔的性子你也了解,每天和那帮清客们在一起,聊来聊去,也聊不出个所以然来,你让他们做首诗、画幅画还可以,可真要运筹帷幄,决胜朝堂,他们可就全抓瞎了
这一段时间我也看明白了,有志不在年高,关键的人一个顶一万个,你跟我说实话,如果给你足够的支持,你再稍微尽心一点,你二叔能到什么地步?”
“这……”
“瑞哥说实话就好,老身活了许多年,经历了这么多朝局动荡,一点常识还是有的,我也知道从四品是一个巨大的坎,过了就过了,过不了一辈子也就止步于五品了,我还听说文臣九成九的人都止步于这道坎,更上的还有侍郎那个坎。
我就是想知道,你二叔什么时候才能迈过眼前这道坎?”
顿时一片沉静,往日热闹的荣庆堂里针落可闻。
贾瑞是真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实在太烧脑,而且一般人不见得能听懂,即便懂了也难以有所作为——还不如不懂,稀里糊涂地混。
贾母过了一会,又缓缓说道:“咱们贾家,不能没有高阶文臣,总靠你林姑父不成呀!”
这贾母应该是知道点内幕消息了,觉得林如海很危险。
不愧是贾府的老祖宗,危机意识还是挺强烈的。
可她毕竟身居内宅,能做的事情很有限。
看贾母洗耳恭听的样子,贾瑞无法,只好略微整理思路,缓缓说道:“老祖宗也清楚,这文官历来分三大类。
第一类最为显赫,就是翰林院、詹事府的那些学术型官员,他们最为得意,是皇上的近臣,清贵无比,升迁的速度可以说是最快的,只要有了好缺,都先可着他们补,就像那贾雨村贾大人,进入翰林院三年,散馆之后,就从翰林院检讨直接外放了从四品的知府,林姑父更了不得,在翰林院不过两三年就升了侍讲学士,然后就快速升了正四品的詹事府少詹事,正三品的詹事府詹事,没怎么费力就成了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这种升官速度简直就像点炮仗,一飞冲天,别人只有目瞪口呆的份儿。”
贾母缓缓点头,这都是前明时期留下来的习惯,被清朝继承,又被现在的大周继承,习惯成自然,没有强大的外力作用,一时半会谁也改不了。好比那张居正,自从做官以来,几乎就没有在地方任职过,更没有在基层干过,可是官运就是亨通得不得了,还有那林如海也是如此,一路翰林院、詹事府里面快速超擢,等实际任事的时候,直接就是二品左右大佬级人物。
“可他们升迁太快,缺乏基层经验,根基并不牢固,一旦面对真正的困境、难事,可能就要傻眼了”
相信贾母听得懂贾瑞说的话,那林姑父不就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