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村子,农民愚昧无知,贪婪狡诈,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可以见血,为了几枚鸡子可以记恨上一辈子。
但,这不是天生的。
是极其残酷的现实,是极其缺乏的物质,是一层层剥削下来的官老爷们,将他们逼成这一样子,这是农民独有的生存技巧。
若不去争那半亩地,几只鸡,那么荒年饿死就是自己一家人。
若学不会这种斤斤计较,学不会农民的狡猾,注定在乡野活不下去。
还没有觉醒前尘的张还真便是最明显的例子,一个读书人能把自己过得如此凄惨,他还没有把城里人的心态转变过来。
而,觉醒宿慧的张还真,没有那种读书人骨子里面自带的清高,更加注重务实。
小人物的脸皮能值几分钱,能拉下脸面去求人,把事情办成了,便是最好的。
最怕,舍下了脸皮,人家却不商量。
怀着异样的心情,张还真大步向前,连越过几排房子,最终停在了一间石头房子面前,篱笆院外竖着一块木牌,上面赫然写着两个字——村长。
里正是官府任命,而,村长则是村民自己选出来,往往是村里面德高望重的老人,族里面辈分高的族长担任。
由于皇权不下乡,族长,里正,村长往往是同一个人,便不是同一个人,当了村长后,慢慢也成了里正。
“张村长在家吗?”张还真站在院外大喊一声。
这个村子名叫草村,由于村里面的村民几乎都姓张,外人又叫张家村。
一时片刻,院内的木门嘎吱响起,从中走出一个看起来五十多岁,面庞黝黑,皱纹如川流的老汉,穿着一身布衣草鞋,不过裤腿都卷起来了,肩膀上扛着锄头,俨然是要下地干活。
老汉望着张还真,放下手中的锄头,连忙上前,热情招呼道:“三叔公,您老人家怎么有空来啊,快到家里坐坐。”
张还真露出一丝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是的,没错,在张家村,他辈分最高。
原因嘛,没有稀奇的。
农民缺乏营养,吃得少,却要承当大量劳动,往往老的快,死的快,眼前的侄孙看起来五十多,快要踏入暮年,实际上只有三十多岁。
而,张还真这一脉,不说良田千亩,最起码能吃饱饭,自然而然比寻常村民多活一二十年,一代代积累下来,辈分自然拉开。
“村长,我找你有事。”张还真走进家中,坐在木桩上。
“三叔公,叫什么村长,您叫得德英就行。”张德英一拍大腿,痛心疾首道:“让外人知道了,还以为咱们张家村没有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