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大明,谁不是这么做呢。
事情好像没有这么简单。
“赈灾。”
杨报国没有隐瞒汪文言。
王安的事情解决了。
此人还不为自己办事,那只能杀了他。
如果此人答应为自己办事,那许多事也瞒不了他,反而需要他为自己去做。
大费周章,不就是为了要一个大揽总。
王庄头,陈庄头,包括丁源,他们的才能都不足以担任,也无法理解自己。
“你是于玉立的人吧。”
杨报国突然说道。
汪文言变色。
不可置信的回过头,盯着眼前的少年。
“你们很了不起啊。”
“你入京投靠王安,获得王安的信任,源源不断得到内廷的情报,因此掌握了万历皇帝的想法。”
“然后用些小动作,分化齐,楚,浙内部团结,将其搞垮,由三党衰退成两党。”
杨报国很佩服。
这个主意不错,但具体施行的人更厉害。
而主导此事的汪文言。
别看只在史料里记载了几笔而已,其实此人有大才。
没有进入内阁,没有当上大官,甚至也没有名气,并不是此人才能不行。
反而可以肯定的说,此人的才能超过绝大部分人。
可他没有功名。
这是他的短板,注定了上限。
汪文言恢复了平静,好笑的摇了摇头,仿佛不明白杨报国在说什么,无视就是最好的解释。
“你可能想着,于玉立此人已经死了,查无可查,其实我也没有想要查。”
杨报国语重心长。
汪文言心不在焉,左顾右盼。
杨报国没有犹豫,而是接着劝慰。
“俗话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切无非是为了利。”
“可我们是人,有所为,又有所不为。”
汪文言好笑的看着杨报国。
这话从谁的嘴里说出来,都比眼前的少年要靠谱。
杨报国知道汪文言心里对自己的误解。
许多事。
自己可以做,但是不能说。
还有些事。
别人也不会信。
甚至不会听。
因为立场不同。
“在利之上,还有义。”
“官府无法赈灾,因为官府没有钱粮,朝廷也没有钱粮,反而还要增税来平边患。”
“那灾民们怎么办呢,人总要活下去的。”
杨报国说完了。
如果汪文言只是个有才能的人,杨报国虽然看重,却也不会这么在意。
但是汪文言有做人的底线。
汪文言是小吏出身,做事为了利。
但是当他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事情,比如受到东林党的熏陶后,不愿意向阉党投降,经受住了严刑拷打,最后死在了诏狱。
杨报国不否认东林党。
东林党的理念,的确吸引了许多正义之士。
这些人飞蛾扑火。
为了心中的义。
只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当东林党掌权后,必然会有无数的小人加入,为了自己的私利。
更有大明的问题。
到了如今的地步,不是传统的手段可以解决,杨报国必须站在东林党的对立面。
包括未来的阉党。
顺者生。
逆者死。
但是杨报国希望能挽回一些人的结局。
那些义无反顾,铮铮铁骨的人,杨报国希望能收下。
否则自己手里如果尽是小人。
指望以腐治腐,最后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