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朱允炆回来,大殿里一片沉寂,都是好好学生,一声不吭。
“不如这样吧。”朱允炆说道,“你们都不说,那就朕来说,对你们的惩罚也不重,看到外面的台阶了没,用双手拍,每只手一千下,可以吧?你们打架肯定是用手脚打,脚就不惩罚了,只惩罚手,让你们的手长长记性。”
诸王子:“(⊙⊙)?这皇帝好狠的心。拍完一千下手不就废了?”
连藩王都吃了一惊,这是什么鬼主意。
“陛下,臣有话要说。”后面传来一道弱弱的声音。
众人给他让开,朱允炆一看,哎哟那个惨哟,整张脸都变形了。朱允炆看着他像被娜美揍了的路飞,是谁把他打这么惨的,真狠啊,刚才介绍的时候怎么没注意呢。这是安王朱楹吧,还是他的叔叔。
朱允炆坐在上面,看见朱高煦往后面躲了躲,肩膀一直抖动。
。。。。
“皇叔,你。。。”朱允炆想说好惨,没好意思说出口,“你有何良策。”
“陛下。”朱楹说话有点不清楚,“臣认为不如举行一场文试,由陛下出题,评阅。过关的就不再惩罚,没过关的加倍惩罚。”
“皇叔说得有道理,没过关的每只手拍两千下。”朱允炆点了点头。
朱允炆也想看看他们有几斤几两,是不是可堪大用。打断骨头连着筋,等朱允炆和儒家闹掰了的时候,皇亲国戚就是他的支柱。所以朱允炆要早早地整顿皇室,把害群之马剔除,有才能者委以重任。朱允炆可不想把皇室子弟当猪养。
至于说会不会闹掰?朱允炆不想用儒学当做他的治国思想了,看看曲阜会不会跟他急。
“就这么定了,来人,准备一下场地,就在这大殿之中。”
一共就个人,张桌子椅子很快就搬来了。在这时间里朱允炆也在想究竟出什么题。
要出好题还是挺难的,必须要有代表性,不能那么简单也不能太难。不能只出一道,最好是两道,一文一武就不错。文武搭配,干活不累,也能看出这些世子的水平和侧重点来。至于他们答的符不符合朱允炆的思想,朱允炆敢说肯定不符合啊。
等朱允炆想好第一题的时候,王子和王爷早就眼巴巴的看着他了。
“咳咳。”朱允炆咳嗽了一下,“请听第一题,论。。。”
“论母猪的产后修养。”朱允炆差点脱口而出。
“论如何一劳永逸的解决蒙古问题。”
听了题目以后位藩王都惊奇地看着他,没想到朱允炆竟然问了这种问题,虽然不清楚朱允炆对此问题是如何想到,但既然问出来了,朱允炆对此肯定有所了解并有了一定的对策。如果朱允炆没有对策,怎能看出答卷的好坏呢?
藩王们的惊讶朱允炆看在眼里,他也知道在藩王们的眼中,他就是一个小屁孩,哪里懂得什么是治国,只知道跟文官混。朱标以宅心仁厚出名,在诸王中威望很高,朱允炆更是整日学习儒家之术,满口仁义道德,一点都没有他的皇爷爷朱元璋那么霸气,说杀就杀,剥皮充草,对文官一点都不客气。
朱允炆心里暗暗发笑:“诸王震惊部上线了,以后你们的震惊还多着呢。”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监考最无聊了,没有手机玩,只能盯着这些考生发呆,或者搜一些学术专著看看,朱允炆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不过不再只看历史专著了,哲学心理军事历史等都看,为了保住皇位,为了带领大明复兴。
朱允炆没有规定写作时间,很快就有人写完交卷了,第一位是朱贤煴。朱允炆从小太监手里接过来,看了几句就看不下去了,对小太监李元说道:“去,给朕的皇叔们都看一下。”
朱允炆面无表情,诸王也没看出他对朱贤煴的文章的评价,当他们接过来一看,什么狗屁不通的玩意儿。朱贤煴写的大体意思是齐王出征,寸草不生,只要朱贤煴的父亲朱榑亲自挂刷,蒙元一定乖乖来降。如果写的文采好一点也就罢了,关键是写的狗屁不通,毫无逻辑。
齐王朱榑看了都掩面扶额,啼笑皆非。
很快下几位考生都写完了,都呈在了朱允炆的面前。拿起一份来,朱高煦的,不出朱允炆所料,满篇都是杀杀杀,一定要将蒙元灭族才罢休。扔给李元,让他给藩王们看。
再拿起一份,朱有炖的,这份写的还可以,虽然在儒家重教化的范畴内,强调讲仁义做君子,但也简单讲了讨伐的重要性。算是及格吧。
朱允炆把份文章都看完,心里已经有了计较,不过他没说话,而是等着藩王也都将文章看完。
等所有文章都回到朱允炆前面的几案上,朱允炆开口道:“不知诸位皇叔对他们的文章有何高见?”
“陛下。”周王朱橚站了出来,“臣不敢妄言,请陛下赐下另一道题目,待他们做完后臣等在做评说。”
“唔,这样也可以。”
“那么你们听第二题,在泰西之地,有一位与孔子同时代的大家,可称之为苏子,在他们国家与孔子在中国的地位一样,他的徒孙说过一句话:‘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请问,你们如何理解这句话。”
中国自古以来有“真理”的概念吗?中国有“真”,有“理”,但将两者结合起来,似乎并没有这种说法。现在的人们怎么理解这句话朱允炆也很感兴趣。
“诸位皇叔,你们也好好想想这两个问题,朕希望你们一会认真回答。”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