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装船运到即墨,这就没法算了。
算下来,一门炮要150两左右的银子。
不过还是比铜炮便宜。
铜本身就可做货币,大明又缺铜,因此铜价高达每百斤11两银子。
海船命名也简单,抄袭后世就是,州、府、省三级命名法,比如这艘就叫易州号。
这么粗俗?
却把宋纪、张一龙的下巴差点惊掉了。
再交代一些细节后,朱由检叮嘱二人:“加紧训练,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明年可能会用你们运送辎重,最迟后年就会有战船战斗。”
“末将必定不会令陛下失望!”
二人对视一眼,都觉得兴奋的很。
他们可不是大明混吃等死的边军,心中还有着靠军功搏一个公候的想法。
次日,与曹化淳一道再看盐场。
曹化淳经过一个月的调查,粗略的了解了一些情况。
长芦都转运盐使司总理盐区事务,下设沧州.青州两个分司,长芦.小直沽两个批验所。
几经裁革,现在还有20个盐场,其中天津卫附近有5个。
天津卫盐场,沿着海岸绵延一千三百多里,适合晒盐的地方,几十万亩总是有的。
各盐场多有晒盐者,或一亩做一池,或三四亩做一池,隔开做大中小三段,次第饮水入内以晒盐。
也有挖掘四五个池子的,晒法都是一样的。
也有缺点,就是耗资大。
开挖耗资不必说。
而为了引海水方便,盐池必须靠近海边,地势低洼,饮水渠与盐池经常被海潮与大雨冲垮。
这时候,单靠一家一户是无力承担修复的费用的。
摊上这事,盐户除了卖地便是逃亡。
同样因盐池必须靠近海边,如果大规模购买滩地晒盐,必然会绵延几十里几百里。
而这,在管理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勉强去做,成本也会居高不下。
而且,盐这东西太依赖水运,这又决定远离水运的盐场无利可图。
因此,曹化淳并不看好此事,建议招募百姓自行掘池晒盐。
朱由检不以为然,后世一个大盐场就能供应几个省的食盐需求,也没见绵延几百里。
不就是引水的问题吗?
这个简单,没有水力,可靠近海边有风力啊!
晒盐过程中,最耗人力的就是引海水入池,有了风车会大幅度减少人工。
投资是高了,不过减少了人工,提高了晒盐的效率,估计也不会增加多少成本。
“买地吧,至少百十顷,千余顷也不嫌多,从海边开始,一二里内都可以。
买了地就开工,优先招募流民开挖沟渠、盐池,整修道路。
去工部调一些工匠来规划道路与盐池间距,设计风车与水车。
朕要你在明年晒盐季节之前完工。”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