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儿在县城当了大师傅后,老婆和大儿子在农业社里干活,家里有了稳定的进项,这光景眼见着好转起来。没几年,吴家女儿也就是叶子也上了高小。
叶子虽小,可也懂事,她心里明白,是哥哥辍学才给了她安心念书的机会,孩子很珍惜,虽说成绩不是多好,但念书还是挺认真的。也许正是由于小时候就留在心里的这份感情,使得叶子和根儿这兄妹俩在往后的几十年里,不论情况如何变化,都相处得一直很好。当然,这是后话了。
人之初,性本善。在高小里,叶子见同学老欺负英子,动不动骂英子“地主婆”;有人丢了东西,总是先……怀疑英子;明明不挨英子值日,也喊英子打扫卫生,说是劳动改造:弄得英子常偷偷哭,可又不敢告诉老师。
英子是谁呢?英子就是刘云生家的小女儿,大名刘凤英,小名英子,和叶子是高小同班同学。英子瓜子脸,双眼皮,说起话来音儿不大,挺内秀的那种,个儿也不高,常喜欢梳两个短辫子。英子在学校里不爱说话,更谈不上活泼。
叶子曾听家里人讲,说云生也就是英子爹从前讲过一些对吴家不好的话,心里多少对刘家存有芥蒂。也许是本性善良的缘故,见那些同学对英子实在太过分,她还是看不过眼。叶子心想,老师不是说“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嘛,英子人家本身不歪,学习好,也勤快,明明就是那几个同学的不对嘛。于是,一见有人欺负英子,叶子就站出来,抱打不平。这一回帮、两回助的,英子便把叶子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有什么心里话也叶子说说。
日子过得也快,不知不觉就高小毕业了。和大多数农家姑娘一样,叶子和英子毕业后都在村里务农,跟大人们一起下地干活。这是一个纯朴而洋溢着浓烈集体主义精神的年代,庄户人翻身解放,从心底迸发出改变一穷二白的激情。叶子和大伙儿一起,在生产队里拉粪、犁地、耙地,收麦、种秋、摘棉花什么的,已渐渐成了生产队的全劳力。
除了英子,叶子还有两个要好的女同学,一个是孙仁义家的女儿孙新娥,小名娥儿;另一个是邢海旦家的女儿邢翠环,小名环儿。
孙仁义,小时候曾叫孙启亮。从这个曾用名上看,似乎和孙启明有什么联系。事实上,孙仁义老父亲和孙启明老父亲是才出五服的堂兄弟,两家住得也相距不远。孙仁义老父亲没生下一儿半女,就把孙启明的二弟也就是孙启亮过继过来了,改名叫仁义,小名改叫仁娃。仁娃家住在原来老仙儿家的打麦场这里。眼下,仁娃已是三儿一女了,大的、三的和老小都是儿子,二的是女儿,叫孙新娥,小名娥儿。
至于邢海旦,是邢青林的三儿子,原来住在后头巷,他爹买了老仙儿家中间那座院子后,海旦结婚时就搬到了南头巷的这座院子里。这眼下,海旦是三儿一女,女儿排行老三,大名邢翠环,小名环儿。
叶子、环儿、娥儿和英子都是同年生的姑娘,只是环儿生日大点,叶子生日居二,娥儿生日居三,英子生日最小。四个小姑娘都住在南头巷,高小是同班,毕业后又都在村里干活。四个小姑娘常喜欢在一起玩,不是一起去这家,就是一道去那家,做针线活什么的,对外自称四姐妹。
邢家、孙家和刘家都是地地道道的柳湾人,自然比吴家这个外来户在村里头要有根基。英子家虽说成分不好,但在柳湾是个大姓,按村里人的说法就是本家的人多。环儿的父亲是生产队里的会计,上衣口袋里常常别着一支钢笔。娥儿的父亲是个村干部,在村里也没人敢惹。环儿、娥儿在家里都有自己的房间,而且都是和爹妈屋子两头折房,既独立又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