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太上皇驾崩栎阳宫的讣告送至赵国,赵王如意与周昌带着随从,到栎阳赴丧,此前周昌本来想单独进京给刘邦禀奏陈豨的问题,这次栎阳赴丧,省了他一趟长安之行。
各路诸侯闻讯纷纷来参加太上皇的葬礼,白衣白幡,车水马龙。周昌心细如发,发现在众多诸侯中,唯独阳夏侯陈豨没有来,是偶然巧合,还是故意不来?周昌想了许多,也想了许久,越想,越觉得有必要把陈豨种种不法行为及时禀奏皇帝。
按照太上皇生前遗愿,刘邦把太上皇安葬在万年,围绕陵寝建置一城,设吏看守。
期间,赵王如意领着周昌,觐见刘邦与戚夫人。
“如意,朕的宠儿,让朕亲亲。”也许刘邦过于钟爱如意,双手把如意高高举过头顶。
如意在半空蹬着两条腿撒娇:“乖父皇,饶了儿臣吧。”
刘邦放下如意,在如意的嫩脸上猛亲几口。等刘邦与如意亲够了,周昌上前,跪行君臣大礼:“臣周昌拜见陛下,祝陛下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刘邦用满意的口吻评价周昌:“这几个月干得不错,朕心甚慰。”
“周丞相忠诚干练,包揽政务,让我深受感动。”在父母面前,赵王如意连夸周昌。
“难为周丞相。”戚夫人一个半揖。
“皇妃如此大礼,周昌不敢受。”七月份,骄阳似火,天气酷热,周昌本来就一直冒汗,戚夫人一个意外的礼仪让他大汗淋漓。
刘邦痛快地笑起来,暗暗想:“看来朕的眼力没错,挑选辅佐大臣对了,后顾之忧消除了。”想到这里,他不无得意地说:“公为朕了却一桩心事,朕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戚夫人拉如意走出宫,到宫外转游去了,宫内剩下刘邦和周昌。周昌瞥一眼宦官,刘邦会意,大手一挥,不客气地说:“尔等退下。”
宦官们知道君臣间要谈机密大事,不需要他们旁听,纷纷低头退出来。宫内剩下君臣二人,刘邦笑着对周昌说:“这下你放心了吧?”
“臣想告代相陈豨。”周昌把憋在心里很长时间的话坦率地说出来,看刘邦有何反应。
刘邦先是不语,然后离开御座,在殿内悠闲地踱着八字步,停一会儿,从嘴角蹦出几个字:“公往下说。”
这无疑是鼓励周昌讦告一个封疆大吏,说明刘邦作为一个皇帝,对那些统兵在外的将领始终怀有戒备心。
“陈豨长期在外统兵,阴结爪牙,好养食客,豪商巨滑罗致门下,专横跋扈,干了许多坏事,前些日子休假路过邯郸,车仗人马把邯郸住满,有四五千人,喝醉酒后殴打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翁,实在让人发指。臣怀疑他有图谋不轨的野心。”
“单凭此不足以证明陈豨有谋反之心。”刘邦停住脚,腆着大肚子,拍着周昌的肩膀头说:“这次太上皇葬礼,各路诸侯都能不辞劳苦,从遥远的封地赶来参加,唯独陈豨没有来,不是朕小心眼,斤斤计较他的礼数,像朝廷这么大的动静能有几次,他连个原因说明都没有,说明他要么狗屁不通,要么心中有鬼。”
刘邦越说越生气,越说情绪越激动:“朕不愿意无故怀疑一个有功于社稷的大臣,也不愿意落屠戮功臣的骂名,可他们不守臣节,谋乱朕的江山社稷,朕也就顾不得那么多,该杀的杀,骂名该落的落。”
“那臣该如何是好?”
“公奉如意回邯郸后,不要打草惊蛇,朕会派人到代国调查,让事实说话,若陈豨遵守臣节,万事皆罢。若不守臣节,聚兵作乱,公据邯郸,坚守不出。朕将统领大军,御驾亲征,料陈豨竖子难成大器。”刘邦根本看不起陈豨,认为陈豨不是他的对手。
“陛下圣明。”周昌觉得刘邦处理事情分寸把握得好,有理有节,不愧是大汉朝的开国皇帝。
“朕倚重公,公必不负朕。”刘邦扳着周昌的肩膀头,一双三角眼流露出信任的目光。
刘邦的信任使周昌更加坚定保护好、辅助好如意的念头。从古至今,君主对大臣信任放手的能有几人,不说远的,拿刘邦来说,他对功高盖世的韩信疑忌颇深,甚至对早期与他交往密切的萧何也不放心。周昌能获得刘邦的信任,实在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他只有更加忠心耿耿,为刘邦卖命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