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和初年,国都皇帝皇蒲皓驾崩,三皇子皇蒲天继位皇权,着金黄龙袍,登天子殿。
科举出身的文官赵先河朝中得势,成为了天子近臣。
一心为天下读书人开路的赵先河正如其名字一般,力谏皇蒲天开了寒门子弟登科考试的先河。
皇榜一出,天下寒门子弟如获救命稻草,夜夜寒窗苦读。
这一年,赵先河年近六十。
此后十年里,国都天下读书之气盛行,国家笼络人才无数,呈现出文安天下的盛世局面。
然同和十一年,年迈卧床的文官赵先河病死于家中。
天下寒门书生皆缟素。
至此文官赵先河死对头陆文韬得势,打压文官,力主武能兴国。
自此科举文试徒有其名,形同摆设。
读书,不再是寒门书生的出路。
南城落缤镇。
天空灰暗,下起了蒙蒙小雨。
郊外一处小山坡,素白单衣湿透了的二十岁年轻男子跪于两座土坟前,沉默不语。
男子名叫寒尘,跪的正是他那九泉之下的爹娘。
良久,素白单衣男子艰难地起身,拍了拍麻木的双腿,站直。
“爹,娘,孩儿再去那京都一次!”男子缓缓吐出一句话。
眼神突然变得坚毅起来,像是做了很大的抉择,绝望中又升起了一丝丝的希望。
寒尘家住落缤镇,一户农户家庭,出身贫寒。
五年前年纪尚小的寒尘卧病在床,虽然是小病,却也没有多的银两去镇上买药医治,他爹娘因为上山采草药给寒尘治病,娘亲不慎脚滑,几乎掉落山中,他爹为了拉住他娘,最后双双跌落于山涧,待人们发现时,粉身碎骨,已经离开了人世。
爹娘的丧事都是附近也同样是穷困潦倒的父老乡亲看寒尘还小无依无靠怪可怜的才出钱买了两副棺材,草草地了事了丧事就抬到山上给埋了,就在落缤镇的西北坡,寒尘脚下的这一片土地。
爹娘生前最大的愿望便是希望寒尘能够考取功名,光大门楣,光耀这南城落缤镇的十里八乡。
寒尘打小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聪明才智和记忆力,所读诗书能够做到一目十行,看一遍就会背出来。
那时候不仅仅是他的爹娘,连附近的邻居们都赞叹,未来的十年里,寒尘的前途无量,所以人们对待寒尘也是格外的友好,因为寒尘二字,有可能会改变落缤镇贫穷落后的局面,促使一方富饶也不一定。
然而寒尘的爹娘始终没有看到他参加科举考试,就发生意外双双离开了人世间。
十三岁那年,寒尘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天资,被县里破格录取,有机会参加国都的殿试。
附近的父老乡亲纷纷筹钱,送寒尘进京赶考,寒尘也是踌躇满志,心想着为了爹娘为了家乡父老,这一次,定能平步青云,食君之禄,谋落缤之利,谋天下百姓之利。
殿试过后,三个月的苦等,换来的却是落榜,至于为什么,没有人告诉他。
得知这一消息的众位家乡父老也是一脸失望,心中的希望种子胎死腹中。
巨大的心里落差让有的人受不了,对着寒尘就是劈头盖脸的谩骂,寒尘也不敢回应,他同样也在恨自己,但是他相信自己的才学,至于为什么不能高中状元,他心中隐隐约约有个大概的方向,但除了心底叹气,也只能选择接受。
从那以后,很少有人待见他,也没有人给他送吃的食物和穿的衣物。
少年寒尘初识人情冷暖,达者尊贵,贫者贱位。
无奈之下,寒尘只好到镇上找了个富贵人家去做下人,要求钱比别人少但必须有书可以读,一天管一顿饭便好,主人宽容善良,念他孤苦无依,便应允了他,也时不时地多给他几文钱。
就这样的日子,一晃又过了三年。
得到了足够多的盘缠,寒尘谢别了主人,第二次北上京都。
结果可想而知,。
就这样,寒尘再一次回到了家乡南城落缤镇。
直到现在。
年轻男子起手拭了拭双眸,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满了眼眶。
他红了眼。
站了一会儿,转身离去。
没有了爹娘,寒尘孑然一身,他没有向任何人道别,独自离开了南城落缤镇。
再也没有人在乎他的生死存亡了。
三个月后。
一位衣服缝缝又补补的背着箱笼的布衣男子出现在了京都的城门口。
望着城门上京都两个大字,布衣男子咧着许久没水喝而干裂的唇,笑了。
终于赶上了这一次的科举考试。
此人正是寒尘,这是他第三次来到这里。
寒尘双脚踏入城门,来到了京都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