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蝴蝶飞过了窗台,然后轻轻地落在了斐波那契的肩头。
下一刻,蝴蝶消失了,杨成的意识出现在了斐波那契脑海中。
“哇!”,杨成惊讶地看着自己这身古欧洲的学者服饰,然后摸了摸下巴。
他感觉自己的体貌特征来了个180度大转变。
眼前的小册子在烛光下浮现出一行行字,顿时吸引了杨成的注意力。
“已知斐波那契通项公式fnfn1fn2,编写求第项斐波那契数的函数,在20以内”。
杨成瞪大了眼睛,这里电脑都没有,只有一枝鹅毛笔,怎么写啊?
手写?似乎问题也不是很大,求20项以内的斐波那契数,完全可以用简单的递归啊!
杨成回忆了一下,然后用鹅毛笔蘸了蘸墨水,在小册子上写了寥寥几行。
这是一种“教科书式”的求解,要求第项,那么就分解为求第1项和第2项,那1项又可以分解为求2和3项,以此类推,直到为0,返回0,为1,返回1
但这种方法之所以被称作“教科书式”,一是因为通俗易懂,二是因为效率低下。求重复的项数太多了,或者说重复计算太多了。
杨成很清楚这种方法的弊端,但应付20以内的,绰绰有余!
果不其然,在杨成写完最后一个括号后,手中的小册子绽放出一道金光。
小册子犹如脱离了重力的束缚一般,慢慢浮空,然后一页接一页地自动翻页,就好比有人在翻阅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