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城下,赵云率领十四万大军前来攻城,城中张合把八万大军分作两部分,一部分在城外修筑坚固的营寨,有鞠义率领三万大军在巨鹿城外扎营,让赵云不可能直接对巨鹿城发动进攻。
如此便可以让城内城外形成一个相互支援的情况,如此,赵云也不敢轻易的对巨鹿城发动进攻。
洛阳方向,马腾已经率领五万大军抵达洛阳,张清因为已经先行出发,所以没有等到马腾,马腾抵达洛阳后,便让自己儿子和庞德一同前往洛阳觐见刘协,让徐荣率领大军前往虎牢关和张清先集合,自己随后便赶来!
徐荣原来为董卓的部下,但是后面董卓和何进两人谋反董卓被张清击败后,便逃亡河内,但是徐荣便被张清活捉。
后面张清好言相劝,徐荣这才弃暗投明,之后便被安排前往了凉州,协助马腾管理西域。
但是西域叛乱被平复后,张清要开启统一战争所以马腾认为如今把徐荣调过来肯定是有用的!
徐荣192年,玄菟人,东汉末年将领。
本为中郎将,曾向董卓推举同郡出身的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于汴水之战中击败曹操的独立追击军,以及在梁东之战中击败孙坚的部队。
在董卓死后,受司徒王允的命令与李傕、郭汜交战,因部将胡轸投降,寡不敌众,于新丰之战被击败,战死在乱军之中。
徐荣,东汉末年早期的优秀统帅,曾经打败过曹操和孙坚。徐荣是辽东襄平人辽宁辽阳。虽然在资治通鉴中认为他是玄菟郡今辽宁抚顺人。
但在三国志公孙度传里,我们能找到这样的内容,“公孙度字升济,本辽东襄平人也。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也就是说公孙度和徐荣。
是老乡,而公孙度是辽东襄平人,所以徐荣也只能是辽东襄平人。
在三国演义里,徐荣是一个被夏侯惇交马数回,斩于马下的三流将领,但演义和历史往往是有出入的。
历史上的徐荣,可谓是一位名动一时的猛人。他的战绩足以令人瞠目结舌。他的记载虽然很少,却足以令他挤身三国一线大将行列
长沙太守孙坚亦率豫州诸群兵讨卓。卓先遣将徐荣、李蒙四出虏掠。荣遇坚于梁,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旻,烹之。后汉书董卓传
徐荣击破孙坚,并烹杀了一个太守,足见其勇猛果断。
徐荣曾经击败孙坚与曹操,而曹操当日虽非后来南征北战多年,战无不胜的魏武帝,但孙坚确实是令董卓惊惧的江东猛虎。
徐荣能击败此二人,其军事实力是值得肯定的。事实上关东诸军,真正令董卓畏惧的也不过就是孙坚一支兵马罢了。
不过徐荣毕竟不是董卓心腹,在董卓死后理所当然的选择了王允阵营,不幸战死,将星陨落。
徐荣有记载的战例仅此三例,最后一战面对杀回长安的凉州军李傕、郭汜部,战死沙场原因恐怕不在于战场失利,而是在于胡轸的反叛。
徐荣东北人,是凉州军中唯一的非凉州将领,一向受凉州军排挤,遭遇有似于内蒙人吕布。因此在凉州军重夺zhengquan的战斗中,凉州军重要人物胡轸在凉州军中的地位高于李傕、郭汜纷纷阴与李傕、郭汜联合,“轸以众降“,很明显没有力战。之后凉州军陆续响应李傕、郭汜,围攻长安。
王允以胡文才、杨整修皆凉州大人,召使东,解释之,不假以温颜,谓曰“关东鼠子,欲何为邪卿往呼之。
于是二人往,实召兵而还。傕随道收兵,比至长安,已十馀万,与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等合围长安城,城峻不可攻,守之八日。吕布军有叟兵内反,六月,戊午,引傕众入城,放兵虏掠。
徐荣的战死,与其说是死于军事,不如说是死于政治。
纵观以上记载,徐荣一生有记载的战例仅此三例。胜曹操,胜孙坚,败于李傕、郭汜,身死。前两次均没有明显证据说明他统率的兵力远远多于曹孙,对其能力可以抱有部分信任,最后身死却是很有悲剧色彩的。
我想如果徐荣不是在历代史家心中万恶的凉州军将领,相信也会留下少许表明其大将风度的言辞,可惜明珠暗投,遂和凉州军众多将领一样,在历史上没有留下片言只语,这也是一种不公吧。
荥阳之战,徐荣与曹操激战一日,将曹操回联军大本营酸枣,并陈兵酸枣观阵后乃退。这一仗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使联军不敢再轻举妄动。
后来曹操在酸枣诸侯酒会上大谈进取高调,但诸侯各怀鬼胎,无人响应,假如董卓军真是面瓜,这些诸侯会白白放过吗我想这或多或少与徐荣阻击联军并大获全胜有少许关系吧。
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一九二年,凉并联军内讧,并州人王允、吕布诛杀了董卓,吕布劝王允尽杀董卓部曲,王允说“此辈无罪,不可。“司徒王允此举可谓失算,后来董卓余逆凉州军阀李、郭在贾诩的唆使下反叛,王允慌忙派遣胡轸、徐荣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组织长安保卫战。可惜由于朝廷刚刚平息内乱,王允吕布又将帅失和,仓促间不能有效抵抗拼死一战的凉州军。政府军战败,徐荣战死新丰,胡轸率众投敌。
奇怪的是同为董卓部属,樊稠、李蒙、胡轸等都先后投敌,惟独徐荣没有变节,死在昔日同僚手上。由此可见,这位将军还是能识礼节的,也许在他眼里,董卓也好,王允也好,谁掌握了朝廷,他就为谁效命。他最后为朝廷战死沙场,也算不亏军人名节。
同时,他推荐公孙度任辽东太守,且受荐表现不负众望,也算举人有功,非一般武夫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