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xpaoz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妙法莲华经 > 第41章 第41集《妙法莲华经》

第41章 第41集《妙法莲华经》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八十六面,我们看丑三的“等赐大车喻”。

这当中我们先看附表第七,就是补充讲表第十四面,《三界火宅示意图》。我们先讲这一段。三界火宅这个譬喻,主要是释迦牟尼佛在两千五百年前来到了人世间,他当初是怎么样教化弟子的,他做了一个回顾。

首先,佛陀来到人世间以后,他看到了两件事情:第一个,就是这个三界起火了。这个火的意思就是躁动不安,它是由过去的业力所招感的。躁动不安,某种程度破坏我们今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很容易启发我们造业。每一个人造业的时候情绪都是很激动的,没有一个人是在很理智、很稳定的情况去造业的,没有。所以,当我们人寿已经是进入到两万岁以内,佛法的定义就是一个五浊恶世的到来,也可以说是这个三界已经起火了。这是佛陀看到的第一个问题。

更重要的第二个问题是,众生活在三界当中,他是怎么样面对这个三界火宅呢?四个字:“不觉不知”,他不知道怕。他为什么不知道怕呢?因为他心中有一种取相分别,就是各打各的妄想。一个人要打妄想的时候,他不会在乎外境是怎么回事。你看有些人,他一辈子就想怎么赚钱,他心中有一种赚钱的影像跟梦想,为了钱他什么都不怕。当然,有些人追求名声,有些人追求男女的感情。就是虽然外界起火了,但是没有人在乎,众生所想的就是满足、追求心中的妄想。

这就是佛陀看到了两件事情:外在环境起火了,应该要保持警觉了;但是众生妄想越打越重。这个情况就让佛陀的心意产生了改变。也就是说,佛陀一开始出世的时候,本来是要让一切众生成佛的,但是他看到这两个情况以后,他心里面产生了变化,所以他就提出了解决之道。

这个解决之道,我们看前面的经文,佛陀是有两个方法:第一个,他本来是准备使用大乘的菩萨道,就是《华严经》的思想,就是直接面对——咱们不怕火宅,佛教有的是智慧的观照,“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用大乘的空性来安住,我只要不随妄转,火宅就不是火宅。

其实,佛陀一开始是要用大乘的调伏法门来对治的,但是发觉不行,因为众生善根太薄弱了。大乘佛法很强调信心。这个火宅不是烧一天两天,它是生生世世这样烧下去。而大乘佛法的问题就是,它不是马上可以成就。你在三界火宅当中,就像印光大师说的,如逆水的鱼,就是你要逆流而上。你每天用功,在娑婆世界修行。印光大师的说法是,你每天用功,顶多是保持原状,就是这样,因为你前进的动力刚好被整个环境对你的伤害抵消。这个是有用功的人。那你要不做功课,其实你在退步,因为大环境是让你退步。就是你在三界里面生活,退步是正常的。所以,你在三界火宅当中用功十分,真正得到的受益可能只有两三分。所以,佛陀发觉这个方式对末法时代众生不适合了,就是用直求、面对的,不可能了。

所以佛陀采取了另外一个方法,就是,我既然没办法面对它,那我先出离,把这些三界众生先带出去,远离恶因缘。所以佛陀讲出了空性的道理,以空性来当作悟入中道一念心性的前方便。

这个空性指的是什么呢?我空的真理。因为法空不障碍你生死轮回,法空是障碍菩萨道。就是说,咱们一步一步来,法空既然不障碍生死,你这个人法执很重,你还是可以往生。当然你以后要小心,你往生以后就要面对你的法执。就是说,三界里面最重要的生死业力就是强作主宰。你看有些人临命终的时候他走得很自在,佛号念几句他就走了,他生死业力淡薄;有些人他是从白天念到晚上,他就没办法走,背后牵着他的那个生死业力的绳子绑得特别紧。你自己招感的!什么事你都想主宰,结果弄得你的生命“心有千千结”。所以,在整个生死轮回中,净土宗带业往生的关键,就是“放弃主宰”这四个字,就是我空的真理。生命是不可以主宰的,你不要自作聪明,你也不要自讨苦吃。

所以,透过无常故苦,苦即无我,看到人生是变化的,变化里面你没有办法去掌控的。就像祖师说的,如果一个人可以主宰,你怎么会变老?你怎么会死亡?没有一个人希望老病死,但是你还是要面对老病死,这表示人生没办法主宰,业力说了算。所以,佛陀一开始是在解脱当中强调“灭色取空”,这个“灭”就是出离。

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为什么佛陀要下这么重的药,要出离?就是说,它这个我空,这个声闻的空法,跟大乘的空法不一样。大乘的空法叫做缘起性空。我为什么不贪爱你?因为你不真实。我相信,没有人会贪爱空中的彩虹,因为它本来就如梦如幻,它没有真实体性。它一下子有,一下子没有,它是因缘生、自性空。那么大乘佛法,只要“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他就可以过关了。

但是对于烦恼重的、善根浅的人,这个法力道不够,法大机小。所以佛陀必须要添一些助缘,就是强调苦谛。所以诸位!声闻的空性是跟苦谛结合,它是带有出离心的。就是说,我离开你,并不只是因为你没有真实性、不值得我追求,我离开你是因为你伤害我,这是重点。它是苦谛,它是以苦谛为出离心的。所以小乘的空性跟出离是结合在一起的,就是说,我离开三界,并不是因为三界不真实,是因为它给我痛苦,关键在这儿。

我们看净土宗,净土宗某种程度也是带有灭色取空。你看我们离开娑婆世界,在《阿弥陀经》给我们的法义,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为什么要这样子呢?因为我们凡夫对感受是很在意的。你看我们一个人,为什么会喜欢某一个人?因为他给我感受好。重点不是这个人怎么样,是你给我感受好。我们为什么会喜欢某一个东西?因为你使用它的时候,它会给你快乐的感受,就这样子。所以感受会影响到你的思想,色、受、想、行、识。这就是为什么极乐世界要创造这么多快乐。其实,要是初地菩萨的话,七宝池、八功德水,对他来说有没有差不多。圣人往生只有一个理由,就是见佛闻法。他是要进步的,他是去那边学习的。凡夫的理由有很多,但是其中一个理由是不能够没有的,就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因为我们太注意自己的感受。

佛陀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所有的众生都重视感受。你为什么愿意留在娑婆世界?因为你认为娑婆世界给你快乐。佛陀告诉你,有一个更快乐的东西,叫做界外的涅盘。他告诉你说,三界的快乐,虽然给你一时的快乐,但是你怎么样?你不得自在,还有过失。“以有烦恼故,有诸罪业故,有老病死故,非实安乐住。”你追求三界的快乐要付出惨痛代价,你一定会起烦恼,得到就起贪心,得不到就起瞋心。追求快乐的过程起烦恼,起烦恼你就造罪,造罪以后你就要堕落三恶道,所以这种快乐不是好的快乐,是要付出代价的快乐。

那怎么办呢?佛陀说,界外有涅盘,是一个没有过失的快乐。佛陀用灭色取空的意思就是,带有苦谛的我空思想等于下了重药。那也没办法,因为众生根机薄弱。如果只是说,你离开以后能够追求无上菩提。他听了以后他没办法接受的。

所以,佛陀从三界火宅当中,先把三乘的诸子透过我空的思想带出来。就是佛陀放弃了一次到位的成佛之道,所谓《华严经》的成佛之道,这个地方风险太高,容易退转。所以佛陀把成佛之道分成两阶段,就是先把大家带出三界火宅,先安住在我空的思想,然后再对接,从解脱道把它对接到(我们看左边,从 A 到 B)般若道。这是整个《法华经》要强调的观念。

诸位!我们每一个离开三界的人有很多理由,小乘人的理由是为了追求涅盘的快乐,我们净土宗是为了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所以我们刚开始修学或多或少带有法执。如果什么都不要求,你修行就没有动力了,因为凡夫是“有所得”。他以前有有所得心。佛陀说,那你这样,你把有所得的心放在三界火宅,那更恐怖;干脆佛陀也创造一个假名假相,让你有所得。所以佛陀就说,没关系!这个法执我有办法处理,我到法华会上“会权入实”,再来处理这个法执。所以佛陀一开始是这样:先以欲钩牵,再令入佛智。这个就是佛陀度化众生的策略,就是反正先想办法把你从三界带出来。

带出来以后,现在的问题就来了,就是从我空的智慧怎么样回归到心性。这个就是内观的思想。

诸位!我们刚开始修学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仰仗三宝的加持。在三宝里面最重要是法宝,因为佛是说法者,僧也是说法者,真正的皈依三宝在法宝。所以我们刚开始是依法力修学,产生法执。正常,而且是必须。但是后半段这个变成障碍了。这个时候,你会归到一念心性的时候,你要观想“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开始修“无所得”。所有的法只是在启发内心的功德,它只是一个助缘,叫做借法修心。所以我们从解脱道而趋向于般若道的时候,就是要怎么样?“法法消归心性”了!否则你就没办法成佛了。没有一个人成佛是靠法力成佛的。靠法力可以让你了生脱死,成佛是靠自性功德力。你要开显内在的功德力,你开始要内观,从外修而趋向内观。

所以,《法华经》为什么要“会权入实”?《法华经》告诉你一个观念:所有的法门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开显你自性的功德。只是刚开始佛陀没有明确地说明,如此而已。这权法只是一个方便。所以从空性而悟入心性,这是一个从解脱道转成菩提道的关键。如果你这个方法不会,你就只会解脱而不知道怎么成佛了。等到你会归到般若道的时候,就开始先万行回归一心,然后再发起菩提愿,一心缘生万法,开始修方便道,修假观,从空出假,这个时候开始庄严净土、成熟众生。

这是佛陀当初来到三界以后对弟子们的一个规划,叫做两阶段式的教育,先成就解脱道,然后再对接到菩提道。

当然,这个是不得已的。理论上,从《法华经》的思想,你越早对接对你越好。为什么有些人成佛快,有些人成佛慢?其实,我执影响的是前半段,真正法执影响的是后面两大阿僧只劫。就是你这个人法执越重,你后面越难走。所以你看我们三大阿僧只劫,第一大阿僧只劫只是处理烦恼的问题,我执引生烦恼嘛;我们花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处理法执的问题,就是你的智慧、你的胸量、你的格局、你的善巧。这个处理法执是很难学的,那要广学无量法门,融会贯通。

以净土宗来说,我们怎么办?我们怎么样把往生之道跟成佛之道对接?古德有一个偈颂说得好:“生本无可恋,死亦何须厌。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这个地方也包括了权法跟实法。

我们先讲权法。往生的人刚开始是要对比,因为“治乱世用重典”。就是你要思惟,三界的受生没有你想象的这么快乐。我们凡夫不可能去涅盘,所以我们来生只有两种选择:第一个,继续轮回;第二个,往生净土。你只有两种选择。生命你是没办法拒绝的,那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所以你最好是赶快想清楚。你不要等到临命终想,来不及了。就是说,反正你有一天会死亡,然后就是你只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个,把你今生所修的福报来生享受快乐,把它花完。这是第一个,来生的快乐补偿你今生的辛苦,然后你第三生就危险了,就这样子。这是你的选择。另外一个就是,好,既然三界的快乐有过失,我不要了,我到净土去。

所以,刚开始修净土宗的人是对比的,你必须要很清楚地知道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这两种果报体有什么差别。这两个果报体都有快乐,一个是有过失的快乐,一个是没有过失的快乐,这是一个对比方式。“生本无可恋,死亦何须厌。”没有三界的生命,你照样活得好好的,这是一个苦、乐的对比。

那这个地方当然会有法执:我这样子挺好的!你现在这样修是挺好的,但是你今天离开娑婆世界,你把娑婆世界定位作痛苦,这地方有问题。按照《法华经》的实法来看,果报没有痛不痛苦,是你自己的问题,就是你自己有业力招感出来的。你看初地菩萨,释迦牟尼佛来到人世间,他有痛苦感受吗?他没有感受。所以问题不在娑婆世界。诸位!因缘所生法永远没有错,是我们的业力所招感。

那怎么办呢?我怎么样能够厌离娑婆,又不障碍我未来的回入娑婆度有情呢?下面这句话就很妙了:“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娑婆世界,其实这种痛苦是唯心所现的,关键在这儿!这句话就够了。

诸位!我们每一个修净土宗的人,都希望能够用厌离心离开娑婆世界。但是请你注意,不要留下后遗症。那怎么办呢?你就说,我离开我唯心所现的那个娑婆世界。我再讲一次,诸位!你不是离开他的娑婆世界,你是离开你自己过去的业力所变现的、那个如梦如幻、那个影像的娑婆世界。没有一个真正的娑婆世界让你离开,你只是离开你自己的娑婆世界。这样子,一点法执都没有,就是“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

其实按理论上来修法,这个偈颂应该倒着说,应该是“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然后再修“生本无可恋,死亦何须厌”。应该要先回归一念心性,先入实法,再修权法,叫做“称性起修”。

所以诸位!《法华经》的意思就是说,你反正迟早要成佛,不管你愿不愿意。前面〈方便品〉讲得很清楚了,世界上没有阿罗汉这回事情,从凡夫到成佛中间的休息站都是假的,“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我不想成佛,我只想一个人在寂静涅盘待着。对不起,没有这个东西!就是你一定要成佛。所以,既然你别无选择,那你就趁早为成佛做好准备。就是你必须要“权实不二”。

就是,我们虽然知道三界离开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也必须要为未来的成佛之道做好准备。这就是为什么学过《法华经》的人到了极乐世界,跟没有学过《法华经》的人到了极乐世界,他的功力有差别的原因了。你学过《法华经》,阿弥陀佛直接跟你讲大乘法,证得初地、八地;如果你没学《法华经》,可能佛陀还是为你讲方便法门,因为你因地栽培有问题。这个就是所谓的做好准备。

丑三、等赐大车喻分四:寅一、父见诸子免难欢喜喻;寅二、诸子索车喻;寅三、等赐诸子大车喻;寅四、诸子得车欢喜喻

我们看讲义的丑三。

透过前面的回顾以后,我们来看经文,“等赐大车喻”。前面佛陀“为实施权”,开出了三乘的教法,把这些在火宅的诸子带出来。带出来以后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地方有四段。

寅一、父见诸子免难欢喜喻

看经文。

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

“是时”,就是在这些诸子经过努力修学离开三界火宅那个时候,刚刚离开那个时候。长者看到三乘的诸子安稳得出,就是终于离开了三界火宅了。那么离开以后到了哪里去呢?“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在这个四圣谛的智慧的引导之下(四圣谛本来是四个智慧,但是你慢慢修了以后,就开出了四个安全之道)而离开了火宅。这是四个智慧产生的四个通道。这个通道到了哪里去呢?“露地而坐。”到了一片没有火的空地,这三个人就坐下去了。

“露地”这个“地”,我们解释一下。这个地,有两种解释。从声闻人来看,他自己认为这个地是我空的涅盘,就是涅盘寂静乐,这个是一个地。那么从实法,就是佛陀来看,其实声闻人就是安住在实际理地,就是一念心性里面的“即空”。其实他的我空,跟“一念心性当体即空”那个我空,跟那个“即空”是相应的。所以佛陀的看法是,他就是安住在真如本性的空性里面。声闻人自己认为我是在偏空的一个涅盘里面。当然这两个没有冲突,一个是实法,一个权法。“无复障碍”,身心没有各式各样的烦恼障、业障、报障。“其心泰然”,内心生安稳快乐之想。这个地方是说明诸子的情况。那么长者看到以后是怎么回事呢?“欢喜踊跃”,佛陀的方便门成功了。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特别提出来,这个“露地而坐”,为什么用“坐”这个字?你到了空地,应该跑来跑去,跑东跑西,应该很自在。它这个地方是特别形容声闻人住果不进,他不走了。所以诸位!修行除了智慧,还跟你发的愿有关系,你的愿不能发得太小。如果发得太小,你到了那个愿以后,你自己会停下来。因为声闻人一开始设定的目标就是离开三界,所以他离开三界以后就觉得大事已办了。这个地方如果佛陀不出手,这个二乘人是有可能会就在空地里面坐下去了。所以佛陀知道,这个地方必须要改变法门了,从四圣谛的无常、无我带出来以后,是时候该“开权显实”了。因为他已经怎么样?在那个地方坐下去了,不想动了。

寅二、诸子索车喻

看经文。

时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许玩好之具,羊车、鹿车、牛车,愿时赐与。

这个“索车”就是说,诸子离开三界火宅以后就坐在地上,跟父亲说,您老人家还记得吗?之前在三界火宅里面,您答应我们的,只要我们放弃了三界的快乐,您会给我们珍贵美好的车具,比方说羊车、鹿车、牛车。您给我们这种车子,到了三界的火宅以外可以自在地游戏。所以,“愿时赐与”,希望您老人家马上把这三种车送给我们,让我们能够自在游戏。

诸位!法是要众生来启请的。所以佛陀虽然看到他们露地而坐,佛陀要等待他们来索车。这个索车很关键,你们要来请法!所以佛陀他是这样子。蕅益大师解释说,他们为什么索车?表示他们没看到车。按说,如果说三界以外有三部车,这诸子一出去应该马上就看到三部车,结果他在空地里面坐着,什么车也没有。这表示什么?这有两层意思:第一个意思,佛陀说的这个三车是一个过程,其实你已经得到了。我问你,你修四念处的时候,你观察你的身心世界不净、苦、无常、无我,你是不是有一种寂静的快乐?这个就是涅盘寂静乐。这个三车是一种权法,就是其实你过程都已经有了,你现在就是涅盘寂静乐了,哪有什么车子、哪有什么结果呢?那么为什么有一个车呢?第二个是让你索车。索车以后,佛陀会给你另外一个大白牛车。

所以诸位!三乘的诸子离开三界以后,没有羊车,也没有鹿车,也没有牛车。就是因为没有,他们才需要索车,跟佛陀要。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又做了三种的说明。他说,其实,这个三乘人索车就是怎么样?他们准备要换跑道了,要回小向大了。他说这个索车,其实三种情况都有索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穿进怪谈后,我诡异人设愈发抽象龙珠:大魔天使港片:扎职洪兴,开局推蒋家樱坂风起时海贼:我的防御拉满夜世界玩家诡夜世界,我能看见别人血条停停等等走下去宇宙街溜子画风格格不入的我一定搞错了什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