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罢,他挥了挥手,示意退朝。
正在这时,一名身着甲胄的禁军首领神色匆匆,踏入了文德殿。
只见他走到殿中,单膝跪地,双手高举奏折,额头微微沁出细密汗珠,声音洪亮而急切地奏道:“启禀陛下,大名府传来八百里加急军情!请陛下过目!”
台上侍奉在侧的一名太监,连忙走下玉阶,接过奏折,而后小步快跑着准备呈递给天子。。
赵佶眉头轻皱,神色略显焦急,摆了摆手,沉声道:“不必呈上来了,直接念吧。”
太监闻令,即刻止住脚步,双手稳稳地展开奏折,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而清晰地朗声念道:“奏陈北京大名府官军剿匪受挫事。
臣闻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今大名府官军奉旨围剿二龙山贼寇,本欲荡平匪患,以安地方,扬我大宋天威。然出师不利,铩羽而归,臣痛心疾首,夜不能寐,遂据实以闻,呈奏陛下。
官军初至二龙山,本占天时地利,士卒用命,将领齐心,攻势亦有章法,本以为指日可奏凯旋之绩。
然未料及梁山泊贼寇竟早遣援兵支援二龙山。此股援兵行动诡秘、悍不畏死,与二龙山贼寇相互呼应,其势如狼虎之合,致使我大名府官军腹背受敌,局面顿陷危局。
彼梁山贼众,本为朝廷心腹大患,今公然与二龙山勾结,其行径猖獗无忌,实乃不把王法放在眼中,不将朝廷威严置于心上。
恳请官家圣裁,增调精锐之师,选派忠勇良将,再定剿灭方略,务使此患得除,还我大宋乾坤朗朗,百姓安居乐业。
臣不胜惶恐,恭呈此折,伏惟官家圣鉴。
臣中书侍郎、大名府知府梁中书。”
那太监将奏折念罢,蔡京却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得意,竟“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心中暗喜:这可真是天助我也!
而端坐在龙椅之上的赵佶,脸色瞬间阴沉,只见他猛地拍案而起,龙颜大怒,双眼圆睁,怒目直视王诜,大声质问道:“王诜!你此前所言,信誓旦旦称梁山贼寇是真心实意想要归降朝廷,可如今这是怎么回事?”
“他们既心向朝廷,为何又出兵援助二龙山,致使朕的大军损兵折将!这分明是在戏弄朕,与朝廷公然作对!朕看那梁山贼寇就是包藏祸心,欲与朝廷对抗到底。”
“从今往后,你不准再提及梁山招安之事,如若不然,朕定拿你是问!”
赵佶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愤怒之情溢于言表,满朝文武皆跪地请罪,不敢抬头直视龙颜。
王诜更是吓得脸色苍白,冷汗如雨,伏地颤抖,心中懊悔不已。
待退朝后,王诜仿若丢了魂魄一般,脚步虚浮、神情恍惚地回到了府邸之中。
安道全远远瞧见王诜那面色如土、神色萎靡不振的模样,心头不禁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于是小心翼翼地轻声问道:“驸马,那招安之事,天子究竟是何旨意?”
王诜听闻此言,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沮丧与后怕之色,缓缓说道:“今日在朝堂之上,我提起招安之事,险些招来杀身之祸啊!若不是圣上念及我这皇亲的身份,恐怕当场就命人将我拿下,关进大牢了。”
安道全闻言,不由得惊得瞪大了双眼,连忙追问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何会如此?”
王诜心有余悸地坐到椅子上,定了定神,然后将今日朝堂上所发生的一切,事无巨细、一五一十地向安道全娓娓道来。
从他如何奏明招安之利弊,到蔡京如何激烈反对,再到大名府传来的军情以及圣上的龙颜大怒,无一遗漏。
安道全听后,惊愕得呆立当场,说道:“我梁山何时派人去支援二龙山了?”
王诜叹气道:“恩公啊,这朝廷的奏折岂能有假?那可是八百里加急从大名府送来的军情急报,断不会儿戏。至于为何会出现梁山援兵这档子事,我实在是不知内情,这个疑惑您只能回梁山去问宋头领了。”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惊恐与决绝交织的神情,接着说道:“经此一遭,我这条命算是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这招安之事,往后你们切莫再来找我了。我是真心害怕了,朝堂之上风云变幻,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我如今只想明哲保身,还望恩公体谅我的苦衷。”
言罢,他疲惫地摆了摆手,似是要将今日的惊心动魄和满心疲惫都一并挥散。
见此情景,安道全向王诜拱手告辞,带着满心的疑惑,匆匆离开了王府,找到杜迁后,二人一路马不停蹄地朝着梁山的方向赶去,决心回山问个清楚明白,以解这突如其来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