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分了东西文场字号,众人皆在堂上面试,以防出现代笔作弊的情况。考场四周安排了几个金兵站岗,他们目不斜视,时刻留意着考场内的动静。番将在堂下带着刀来回巡逻,铠甲反射出寒光,每走一步都会发出沉闷的声响,使得考场气氛愈发紧张。只见一个教官提着一面牌走下来,牌上写着四行大字:第一场题三道:沉香亭牡丹清平调三韵、广陵芍药五言律诗、杨贵妃马嵬坡总论。
在出题之前,王推官着实耗费了不少心思。他深知这场考试至关重要,关乎众多女子的命运以及自己在金兵眼中的办事能力。为此,他查阅了诸多古籍经典,结合扬州当地的情况以及金主感兴趣的内容,经过反复斟酌,才最终确定下这三道题目。他认为,“沉香亭牡丹清平调三韵”这一题,能够考察女子诗词韵律及典故运用的能力;“广陵芍药五言律诗”一题,可看出其对家乡风物的情感以及文学功底;“杨贵妃马嵬坡总论”一题,则能体现她们对历史事件的见解和议论水平。如此这般,便能较为全面地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女子。
这些平日读书饱学、吟诗作赋的女学生们,大多出身于世宦名儒之家,自七八岁起便进入女学求学,她们聪明乖巧,在学业上比男孩子进步还要快。在扬州这一方地域,商户们觉得男子日后需操持家业、外出经商,只要能读书识字、认得账本即可,因而不太重视对儿子的读书教育,往往孩子稍识些字,便叫出去做生意了。而对于女儿,家长们则期望她们学习诗词,盼着她们能博得名声,让所作诗词得以传刻,进而在女流之中脱颖而出,寻得好亲事,抑或在扬州城留下才女佳话。正因如此,以往也常惹出些风流韵事。
例如,往昔扬州城时常举办文人雅集,有才学的女子会受邀参加,在会上吟诗作画,引得才子们竞相追捧,有的女子还与才子互通书信,或结下情谊,虽说多是精神层面的交流,但在当时保守的社会风气下,也可算作别样的“风流”之事了。今日扬州考选女秀才,便是基于这样的风俗背景才有了此番考试。
单说这些女秀才们,看到题目后,便铺开玉板纸的试卷,拿起紫管的彩毫细笔,备好螺纹的鸲鹆端砚,磨好松烟金漆的龙香墨精。那些苦思冥想的,皱着眉头,时而托腮沉思,时而在纸上写写画画,模样甚是专注;那些才思敏捷、灵感泉涌的,轻拂罗袖,伸出纤细的指头儿,稳稳地握起笔来,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一行行娟秀的字迹,思绪连贯,无需停歇。有的作诗,有的写论。没用两三个时辰,就把卷子誊写清楚了,皆是钟王楷书,彰显出女子们深厚的书法功底和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