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工匠们,要继续改进。运输之事,贵在不断创新。"
站在新建的驿站前,看着来往不绝的车队,秦天心中满是欣慰。
这不仅是工程效率的提升,更是整个秦国交通体系的革新。
金秋时节,秦天站在新修建的官道上,看着道路平整的路面,内心充满了喜悦。
第一段试验路已经完工,效果远超预期。
"陛下,"范雎捧着一份详细的统计报告,"这段试验路完工后,商旅往来时间缩短了近半。而且无论晴雨,路况都保持稳定。"
秦天蹲下身,用手抚摸着路面。
五层路基的设计果然经得起考验,就连连日阴雨也未能对路面造成明显影响。
"是时候大面积推广了。"秦天站起身,目光坚定。
白起立即提出担忧:"陛下,大规模推广非同小可。光是物资调配这一项,就够让人头疼的。"
"正因为如此,"秦天踱步道,"我们更要制定周密的计划。来,诸位随我到沙案前细议。"
在宽敞的工部大堂内,一张巨大的秦国舆图铺展开来。
秦天用朱笔在地图上勾画,标注出需要优先修建的路段。
"按照重要性分三批进行。"他指着地图说道,
"第一批,连接主要城市的干道。这是商贾往来的命脉,要优先建设。"
"第二批,通往边境的要道。这关系到军事调动,同样重要。"
"第三批,连接各郡县的支路。这些虽然等级较低,但也要统一标准。"
范雎仔细记录着,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各地情况不同,若是照搬咸阳的经验,恐怕未必适用。"
"说得对。"秦天点头,"所以要先派人实地勘察。了解各地的地形、气候、材料供应等情况,因地制宜。"
当即,秦天命令组建三支勘察队。
每队都配备经验丰富的工匠、测量师和记录官,分赴各地进行详细考察。
一个月后,勘察队带回了大量信息。
"陛下请看,"勘察队长展开记录,
"北地多山,石料充足,但运输困难。南部平原,缺乏石料,但有大量粘土。西部干旱,需要特别考虑防风固沙..."
秦天认真听着这些报告,不时点头。
这些地方差异,正是推广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要调整施工方案。"
他转向工匠首领周大,"你带人重新设计一套因地制宜的工法。"
周大领命而去。
很快,一套完整的施工手册编制完成。
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详细说明了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内容。
同时,人才培训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工匠学堂扩大规模,增设分校。
优秀的毕业生被派往各地,担任技术骨干。
当地招募的工人也要经过系统培训,才能参与施工。
"教会一个是一个。"秦天对范雎说,
"要让每个参与者都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而不是简单地照搬。"
渐渐地,全国各地的道路建设工作有序展开。
从咸阳到临晋的主干道率先动工,其他路段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