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江丽丽撑着一把蓝布伞,站在上海外国语学院的大门口等候。砖红色的教学楼在雨中显得格外庄重,几株玉兰开得正盛,雨水打在花瓣上,带来淡淡的清香。
八点四十分,一辆上海牌轿车缓缓驶来。老周师傅今天特意把车擦得锃亮。史密斯教授和亚里斯从车上下来,江丽丽连忙迎上去。
“早安,江小姐。“亚里斯接过她手中的伞,“让我来撑着吧。“
他的手指不经意间碰到她的手,江丽丽感觉心跳漏了一拍。她快步往前走,掩饰着自己的慌乱:“请这边走,李院长已经在会议室等您们了。“
会议室在二楼。墙上挂着几幅水墨画,茶几上摆着青花瓷茶具。李院长是位五十多岁的学者,一头花白的短发,戴着一副玳瑁边眼镜。
“欢迎欢迎!“李院长热情地用英语招呼着,“史密斯教授大名我早就听说了。您在古希腊文学研究方面的成就,我们都非常敬佩。“
江丽丽站在一旁陪伴着,不时偷眼看向亚里斯。他今天穿了件深蓝色西装,显得格外精神。此刻正专注地听着两位教授的交谈,时不时做些笔记。
“我们学院正在筹建希腊语专业,“李院长继续用英语说道,“希望能得到雅典大学的支持。“
“这是很好的构想!“史密斯教授兴奋地说,“亚里斯就是学希腊古典文学的,他可以为你们介绍一些教材。“
亚里斯谦逊地说:“我很荣幸能为中希文化交流出一份力。“
他说这话时看了江丽丽一眼,目光中带着某种特别的意味。江丽丽觉得脸上一热,连忙低头看笔记本。
茶香袅袅,春雨敲窗。两位教授相谈甚欢,从荷马史诗聊到中国古典诗词,又说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江丽丽一边听着,一边感叹于教授与亚里斯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我读过《诗经》的英译本,“亚里斯说,“里面描写的情感,和古希腊抒情诗有许多相通之处。这让我觉得,文化的力量可以跨越时空,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这番话打动了在座的人。李院长连连点头:“说得好!文学的意义,就在于传达人类共通的情感。“
窗外的雨渐渐停了。阳光透过云层,在会议桌上投下一片光亮。江丽丽忽然发现,亚里斯的侧脸在阳光中如同希腊雕塑一般俊美。他谈论文学时的神采飞扬,让她不由得看得入神。
“丽丽,“李院长的声音把她拉回现实,“一会带亚里斯同志去图书馆看看。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很感兴趣。史密斯教授和我还有些事情要谈。“
走在通往图书馆的长廊上,江丽丽发现自己的心跳有些快。长廊两侧种着香樟树,雨后的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您对中国文学很了解。“江丽丽说。
“来中国之前,我读了很多翻译作品。“亚里斯说,“但总觉得隔着一层。就像《诗经》里的'关关雎鸠',英译本完全表达不出原文的韵味。“
江丽丽惊讶地停下脚步:“您连这个都知道?“
“我还会背呢。“亚里斯笑着用生硬的中文念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他的发音不准,却格外认真。江丽丽忍不住笑了:“您的中文还要多练习。“
“那您教我吧。“亚里斯说,“我可以教您希腊语作为交换。“
阳光照在他的金发上,泛着温暖的光泽。江丽丽突然想起昨天王玲的话:“要注意分寸......“她收敛笑容:“这恐怕不合适。“
亚里斯似乎察觉到她的顾虑:“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得,既然要推动文化交流,语言是最好的桥梁。“
走进图书馆,一股墨香扑面而来。老式书架一直排到天花板,一位老馆员正在整理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