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xpaoz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刘邦的选择 > 第32章. 北灭燕王臧荼,南擒楚王韩信

第32章. 北灭燕王臧荼,南擒楚王韩信

话题再接上垓下之战。

十二月,西楚霸王死,垓下楚军尽降,但淮南楚地尚未平复。汉王令卢绾、刘贾部大军渡淮河攻南楚,灭临江国。命灌婴率部击江东,下吴会地。汉王则率军与韩信、彭城北返济水定陶。到了定陶,收韩信将军印符,夺去韩信军权,改封其为楚王。

若韩信兼有齐、楚之地,其实力将超过昔日西楚项羽,所以必须削其封地,以免其滋生分庭抗礼的野心。

汉五年正月,楚王韩信、韩王信、梁王彭越、衡山王吴芮、淮南王黥布、赵王张敖(张耳已死,其子继位)、燕王臧荼上书,尊立汉王刘邦为帝。

刘邦于汜水登基称帝,尊王后为皇后、太子为皇太子,追尊其生母为昭灵夫人。

既已称帝,天下大定否?在高皇帝刘邦心中,答案是:否!

作为大汉皇帝,刘邦所直接控制的熟地只有十四五郡,主要包括关中、巴、蜀、陇西、三河、河东、东郡、南阳等,天下大半还在诸侯王手中实控。诸侯王对其领地有绝对的控制权,包括直掌武装力量、安排任用官吏、自行留用税赋等,中央对其控制力比较弱,类似某些国家中央之于加盟共和国。

如何强化中央统一领导,确保大汉长治久安,一直是高皇帝刘邦苦苦思考的问题。现在,对诸侯不放心、绝对不放心。

齐地刚刚从韩信手中拿来,还未来得及消化。汉中央控制的地盘状如一个哑铃形,西有关中、东有齐地,中间连接部分是狭长的条状区域:三川和东郡。“哑铃”手柄北有燕、赵,南有梁、楚,如果哪个诸侯反了,这块狭长连接区域很容易被一刀切断,天下易主可就绝非危言耸听了。诸侯王个个是英雄豪杰,都是从战场上一城一地拼杀胜出的,能征善战,实力强大,傲视天下。高皇帝出面能镇得住,如果哪天大汉天子换了新主,情况就无法设想了。

高皇帝反复掂量这些诸侯,最不放心的是韩信,只因韩信的能力实在太过强大。项羽领军才能相当卓越,连续攻齐两轮均无功而返;韩信攻齐,一战定乾坤。黥布亦是天下闻名的豪杰,龙且战黥布,黥布败,龙且战韩信,龙且败。论军事能力,韩信妥妥的天下第一,如果韩信反,汉军阵营谁人能抗衡?这是刘邦最大的担忧。对彭越、黥布也是百般不放心,两人皆是天下英雄,如果他们造反,或是暗地投靠了韩信,函谷关以东定非汉家所有。怎么想都让人坐不安席。

高皇帝决心逐步解决异姓诸侯问题,要么削地、要么削王。黄河以南五个诸侯暂时不能动,利益盘根错节,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动全身,点一个爆一串,必然会有连锁反应。环顾数周,刘邦将目光停留在了北部的燕王臧荼身上。

燕王臧荼参加完高皇帝刘邦的登基典礼,忐忑不安回到燕地。战事结束,天下大定,四周都是喜庆氛围,臧荼却感受到一股股凉意。人脸上都挂着相,从皇帝的眼神中,从汉重臣的态度上,他看出了汉高层对自己的不满。燕王心中高度紧张,暗地做着准备以防不测。

臧荼是明白人,他的不安出自这几个方面:

一是汉皇帝没有赋予他合法的政治地位。天下七个诸侯王,赵王、梁王、楚王、韩王、淮南王、长沙王和自己,除自己以外,其他六个要么是汉皇帝新立的,要么是先为项羽所立、后面汉皇帝改其国号重立,大家捧的都是汉皇帝赐予的符印,于汉合法。唯有他这个燕王,拿的还是项羽授予的燕王大印。汉皇帝不重封燕王,这是个清晰的信号。

二是他这个燕国对汉皇帝贡献不大。楚、汉相争,黥布、吴芮、彭越等几乎是倾其所有全力助汉,将身家性命全部压在汉王这边,利益紧紧捆绑。而臧荼处于观望状态,只于汉四年七月派出四千骑兵荥阳助汉。这一点,汉皇帝不满。

三是首鼠两端、两头下注。楚、汉相持荥阳,燕王先投向了项羽,私下派兵助楚攻汉。到了战事后期,看着天下大势明朗,汉胜楚败已成必然,这才派出枭骑助汉。投楚也好、投汉也罢,这样的作派是投机渔利而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论臧荼对刘邦的认同感,有,但不多;要谈臧荼对汉王的忠诚度,从行动上看,基本为零。

臧荼既然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当前的处境,就会深入思考补救的办法。保全的方法倒有几个,如:主动向汉献出两个三郡,申请东迁做个辽东王,这样能保住诸侯王之位;或是直接请示,申请自降为侯、当个富家翁,这样可保性命周全。然而,这两项臧荼绝不认头,拿走自己的土地、拿走自己的王位,还不如把自己的命拿走得了。臧荼决心以武力护卫燕地周全,暗地加强战备,希望以拖待变。

臧荼看清自己的问题,高皇帝刘邦也对臧荼的问题看得个满眼。只是大汉刚立国,国事千头万绪,没有腾出手来解决这些问题。对臧荼的所作所为,刘邦有几处不满意:

第一,于汉而言,臧荼功不至王。仅致枭骑四千助战,就能在大汉天下体系中安稳当诸侯王?这岂不是太轻松了。像这样功劳的人,汉军中比比皆是。早在陈留时,郦商就率四千人投了刘邦,如果臧荼这样的能安坐王位,那郦商之辈岂不得个个封王。

第二,臧荼是投机分子,忠诚度存疑。楚、汉大战荥阳,臧荼投向了楚营,暗派燕将温疥率军助楚。项羽将温疥部安排给曹咎指挥,在荥阳一线与汉军直接对抗。成皋大战,楚军败、曹咎死,温疥辗转逃回燕国。韩信攻下齐国,楚国颓势显现,臧荼又派都尉翟盱、相国昭涉掉尾率骑兵向汉王报到。这是典型的骑墙派,对弱者落井下石,对强者紧跟追随,无立场无原则,忽左忽右,为已谋利而已。

第三,臧荼越界占地盘。辽东辽西是臧荼从韩广手中抢来的,属于非法占有,没有主动提出纳地于汉。不仅如此,燕、赵、代数百年有着领土争议,臧荼这几年趁乱悄悄蚕食赵、代土地,怀不臣之心。

第四,对臧荼国政缺乏监管,易失控。几年来,汉王未向燕国派出过一官一卒,燕国军队也好、内政也好,从上到下公卿大夫、将军官吏都是臧荼一手任命,别人插不进手。燕地又边北胡,臧荼和胡人多有联络,易引寇为患。情况不明,刘邦不放心。

高皇帝对臧荼拿不准、捏不住,所以没有更名册封,他在等机会,准备对燕或削地、或迁徙另立。在考虑如何处置燕王这个过程中,又陆续接到不同方向的密报,告臧荼意欲谋反。

密报一个来自张苍,一个是来自基层将卒,一个是温疥本人。

先说张苍报告的情况。张苍原是秦皇帝咸阳宫柱下吏,所谓柱下吏,就是秦皇帝在殿中议事时,张苍隐身于文武百官之旁、宫殿柱石之后,专司朝廷讨论记录工作,属于高级别的中央书记员。后离开中央到了地方。

陈胜起事,各路英雄纷起,张苍加入了刘邦的队伍。到南阳之时,张苍触犯军法,按律当斩,被王陵从刀口救下。之后随韩信讨伐魏、赵,屡立战功,被任命为赵相辅助张耳。后天下初定,又被任命为代相,率部进入代地经营。

汉皇帝用人一向眼光独到,这次安排张苍赴代也很有深意。

这时的代地,汉军、赵兵都没有进入过,属独立封闭状态。想要控制代地,首先需要了解代地的山川地形、风情民俗,粮谷年收多少,百姓甲兵几何,地理边界在哪,哪条河属赵、哪块地属代、哪座山归燕、哪些草场被匈奴侵占,这都需要搞明白。代地是个笼统的称呼,到底都包括哪些区域,数百年一直在扯来扯去扯不清。还有就是代地用什么管理模式,是按周制、赵国制度、秦帝国制度?秦时倒明确了郡县区划,但秦亡以后,代地内部纷纷乱斗,至于用哪种政治体制、管理方式,代人一边互相打、一边各说各的理,中原力量也无暇顾及、插不上嘴。

汉廷高层大多来自淮泗,出身基层民间,对北边代地一团雾水,基本上搞不清。然而,这位张苍却在这方面专业对口,因为他熟知天下计籍。所谓计籍,是秦中央针对各郡县人口多少、面积多大、边界在哪所编制的典册,是中央收缴各地税费、征发郡县徭役的依据。张苍这位柱下吏很是勤劳用功,他想着把活干好,准确记录朝堂议论,于是业余时间拼命背天文、背律历、背礼乐、背五行、背秦律、背计籍,涉及到的内容都熟记脑中。秦朝堂之上议论,公卿大夫说事起个头,张苍便能准确预判后续情节,数据、地名、时间、人物等等鲜活地浮现脑中,准确无误做出记录。正因如此,张苍熟知赵、代、燕各地地理、人口、政权结构等基本情况,数据几乎是一口清。

代地处于恒山之北,与河东、河北以大山间隔,数年来中原战乱不断,火却从没烧到代地。恒山以北高山峻岭仍旧众多,代地被大山切分成数个大小不一的地理单元,各处小环境相对独立,政治、人文略有不同。秦国灭亡,代地各郡县占据要塞、闭关自守。不少地方虽改换旗帜,官吏还是秦时班底。也有一些豪杰趁势而起,攻城略地,为自己打下地盘来。各股势力或分或合,大战争没有、小纷争不断,一直没人来给捏合为一体。

张苍受命后,带着一部开赴代地,从云中到雁门到代郡,宣汉谕旨、说降豪杰、抚慰百姓。转了一大圈,忙了四五个月,慢慢地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代地守、尉以及地方豪杰不少人私下持有燕王臧荼授予的符印,甚至还有燕地私派的官员在代地任职。事关重大,张苍立即向汉皇帝上报情况。

第二个来反映情况的是一批汉军返乡的燕地士卒。

汉皇帝即位当年五月,下了一道谕旨:“兵皆罢归乡”,就是让军队士卒大批退役回家。皇帝要求,各诸侯要按照汉法令对有功士卒兑现封赏,该赐土地的赐土地房舍、该免徭役的免徭役租税、该安排工作的及时安排工作。于是大批士卒带着汉皇帝所封爵赏证明,回归了故乡。

天下初定,汉皇帝为何要将强大的汉军解散归家?其实答案很简单:汉中央养不起了。

那时的制度,皇帝的军队皇帝养、诸侯士卒诸侯养,诸侯不向中央交租税。汉初,中央直接控制租税收入的郡只有十余个,八年战乱,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生产凋敝,国库里根本没有钱,皇帝的车驾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公卿大夫出门很多坐的是牛车,根本没有能力供养几十万士卒。所以,只能让这些身经百战的士卒解甲归田,从哪来回哪去,出身关中的中央安置,来自诸侯之地的诸侯负责。为了奖励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子弟,让士卒乐于退役返家,高皇帝下令,士卒没有爵位的授予爵位,有爵位的普升一级。

爵位代表的是土地、房舍、财富、地位,这些都要回到家乡才能兑现。一时间,士卒纷纷解甲归田,高高兴兴衣锦回乡。

汉皇帝的诏令其他诸侯国都落实的不错,只有在燕国遇到了麻烦。赵、齐、梁、楚、九江等地,八年中经历战争无数,各地官僚体系被推倒重建反反复复很多次,旧的官员被逐,房舍田园被收,面临着基层官吏缺人手、房舍空置无人居、田地荒废无人耕的局面。正好回来一批壮年劳动力,诸侯国很是欢喜,给大家又分房又分地,想为吏的择优录用,返乡士卒很快就消化掉了。

而燕国大不同。数年来没有政权更替,官吏体系健全;赵、齐战乱,百姓一批批逃入燕地,土地尽被开垦、房舍皆都有主。七八年里中原接连厮杀,焚舍屠城不断,燕地安静无事,风景这边独好。突然一下子,涌进一大批解甲的士卒,既要房子土地、又要当官为吏,臧荼既可授之无地、又无可任之官,着实头痛。

汉卒是奔着燕地富裕而来的,期望值很高;臧荼却遇到了现实难题,落实汉皇帝命令迟缓。一来二去造成了民怨,告状一批接一批。

高皇帝刘邦非常生气,又下一道措词严厉的命令,要求各诸侯必须迅速落实中央命令,如有执行不到位的,一律严肃处置。想想还是不放心,又派官员赴各地巡访落实情况。到燕地一查,士卒所言不假,进一步激起了汉皇帝对臧荼的不满。

第三个来的是燕国国相温疥,密报臧荼谋反。楚、汉相持荥阳,臧荼暗地派温疥率一部赴楚地,帮助楚军击汉军。这支燕军被部署到了成皋一线,归楚大司马曹咎指挥。成皋一战,吕臣杀得楚军大败,温疥一路跑回了燕国。温疥在战争一线,形势看得明白,反复劝说臧荼反楚从汉。

臧荼骑墙仍观望良久,见大局明朗,立即坚决与项羽切割,转向投了汉营。温疥劝谏有功,被臧荼封为国相。

国相是诸侯王的重臣,重大决策臧荼都会听听温疥意见。参加汉皇帝登基大典返回之后,臧荼感觉形势不好,决心以武防变。和温疥一商量,温疥吓得不轻。苦劝良久不听,而臧荼又派部将入代地经营。

温疥不愿引火烧身,离开燕地星夜赶到长安报告。

七月,汉中央给臧荼下了结论:燕王臧荼谋反、攻下代地,出兵击之。汉皇帝决定亲征平叛。

臧荼得到长安方面的来情报,于是起兵。他派人星夜奔赴代地,让代地发兵出忻定攻太原、河东、上党,自己率军大举南下攻赵。臧荼的想法是,代地军南下牵制住长安之军,燕军迅速攻下赵地,将防线稳固在漳水一线。又发使各诸侯,欲联合反汉。

赵国初期不备,被燕军越过易水攻下数城。

代地响应,亦聚兵在太原北。

臧荼大喜,觉得赵地易取,挥师向襄国、巨鹿、邯郸。谁知他高兴得太早,这次却碰到了硬碴子。此时赵王是张敖,张敖不是其父张耳,张耳曾被陈馀一击灭国,张敖深以为耻,居赵练兵备战不歇。张敖军事才能相当不错,随从武臣、张耳入赵地起,八年来一直领兵作战,战王离于巨鹿、战项羽于荥阳、战陈馀于井陉、战龙且于齐地,大战十余,小战上百,战场经验丰富,身边谋士众多,部下战将云集。初期不备,被臧荼偷袭了常山,现张敖这只小老虎惊醒,在襄国北线聚集大军反击。

燕、赵两军接战,臧荼被打得大败。

赵军一路追逐,到易水边停下脚步。汉皇约法,诸侯军不得出境。张敖守法自律,止于易水边,发使长安报告待命。

臧荼这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哪还需要汉皇帝出兵,一个张敖就能打得燕王破国。他大军驻于易下与赵军对峙,发使代地催促进军。岂知代地各路人马和他臧荼一样一样的,都是骑墙谋利者,答应得好、逃跑的早。汉太原守军协助张苍出动北上,代地人马望风而遁、不知了踪影。张苍直追向北,将代军驱至句注塞(雁门关)以北。

高皇帝得到张敖报告,令赵军坚守易水,待长安大军前来会合。赵国战报让刘邦再次认识到张敖的威力,若张敖继续北进,以赵国之力或许能平定燕地。但是万一张敖据燕、下代,实力强大了起异心怎么办?所以,灭燕这事必须由汉中央亲自来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在北宋跑滴滴红楼:步步成帝南北赤血录亮剑:我在伪军内部当卧底亮剑:杀敌就能抽奖穿越古代之尊荣之路谍战从军统店小二开始刘邦的选择黄帝内经百姓版江山泪:美人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