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于他刻意求新,勇于创作。他曾言:“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他不落俗套,大胆创新,把凹凸面、阴阳面,归纳成为不可再减的“线”,结合物体内在的运动,构成线条的组织规律,每一根线都符合造型传神的要求,充满韵律美,这种线是集前代之大成而又有所创造的,如同神奇的魔法丝线,编织出一个个精彩绝伦的画面。他的作品成为画师们所学习的楷模,绘画作品称为“吴家样”。唐人朱景玄评价他“天纵其能,独步当世,可齐踪于陆(探微)、顾(恺之)”,他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让后来者仰望。
他还弘扬绘画艺术,悉心教授弟子,把自己高超的技艺传给下一代,使绘画艺术后继有人。据记载,他的弟子众多,其中较知名的有卢棱伽、李生、张藏、韩虬、朱繇、翟琰等。他对弟子言传身教,不是让弟子们背诵口诀、研色等,就是让弟子们临摹他的画稿,或者依照他的吩咐去填染色彩。有时,他作壁画时只描一个大概,其余便让弟子来完成,在他的影响下,弟子们也在绘画领域各有建树,如同繁星围绕在明月周围,共同闪耀在绘画的天空。
吴道子的画风为唐代和宋元以来的许多画家所效仿、借鉴。宋代画家李公麟的朴素淡雅的“白描”,便是从吴道子“不以装背为妙,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发展而来,白描成为我国绘画上的一种新体例,如同一条新开辟的艺术道路,为后来者指引方向。在他的遗迹湮没殆尽的今天,他仍被画坛所熟知,因为他创造了支配民间画坛一千多年来历史的画派——民间传统画派。唐朝以后的壁画,如元代永乐宫、明代法岗寺壁画等都有吴道子的影响,敦煌壁画也不乏吴派风貌的作品,他的艺术风格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种,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
吴道子一生主要从事宗教壁画的创作,题材丰富多样,如同一个装满奇珍异宝的宝库。据载,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三百余堵,奇踪怪状,无有雷同,每一幅壁画都是他艺术才华的结晶。其中尤以《地狱变相》闻名于世,这幅壁画仿佛是一扇通往恐怖与救赎的神秘之门。《东观余论》记吴道子在景云寺所画《地狱变相》时说:“视今寺刹所图,殊弗同。了无刀林、沸镬、牛头、阿房之像,而变状阴惨,使观者腋汗毛耸,不寒而栗。”画中虽无恐怖的直觉形象辅助“阴惨”,却有着比神灵鬼怪更能强烈地感动人心的力量,那力量如同无形的巨手,紧紧揪住观者的心。据景云寺的老僧玄纵说:“吴生(道子)画此地狱变成之后,都人咸观,皆惧罪修善,两市屠沽,鱼肉不售。”其艺术效果惊人,足见吴道子在佛画艺术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他画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真切感人,人体各部分比例精确,笔势圆转,衣服飘带如迎风飘扬,后人称这种风格“吴带当风”,敦煌的唐宋壁画中可见类似风格,其线描与晕染等技法也与吴道子风格相似,学者们认为敦煌壁画中的兰叶描与吴道子线描绝技也是一脉相承的,唐代流行的兰叶描所描勾的形态,外柔内刚,粗壮者挺拔有力,精细者委婉柔丽。在画史上评吴道子壁画是“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道子之画如塑然。”许多学者赞叹吴道子的画:“风云将逼人,鬼神若脱壁”,他的壁画就像有生命的雕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吴道子的绘画之路也充满了趣味故事,宛如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他的艺术人生中,为他的传奇生涯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在河北定州城外的“柏林寺”,年少家贫的吴道子与一位老和尚结缘。老和尚怀揣着绘制《江海奔腾图》壁画的梦想,却因画不好而愁眉不展,那困难就像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横亘在他的面前。于是,老和尚带着吴道子出游,去观察各地江河湖海,学习画水。这一去就是三年,在这三年里,吴道子如一块干涸的海绵遇到甘霖,尽情吸收着大自然中水的奥秘。他观察着江河的奔腾、湖海的波澜,那江河湖海像是一本本生动的教科书,向他展示着水的千变万化。
三年后,吴道子画水技艺大进,如同羽翼渐丰的雏鸟,准备在绘画的天空中展翅高飞。回寺后,老和尚却病倒在床,那憔悴的面容如同枯萎的花朵,失却了往日的生机,让人看了心疼不已。吴道子心怀感恩与壮志,对师父坚定地说:“师父,我愿替您画那幅《江海奔腾图》。”老和尚见年少的吴道子如此有志气,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的光芒,当下就点头答应了。
从此,吴道子便开始了他艰苦而充满激情的创作之旅。整整九个月,他足不出殿堂,仿佛被艺术之神施了魔法,完全沉浸在壁画的构思与绘制中。时光在他的画笔尖缓缓流淌,从春到夏,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专注的脸庞上,宛如给其镀上了一层神圣的金色光辉,似是上天也在为他的专注与执着喝彩;从夏到秋,窗外的树叶由绿变黄,随风飘落,恰似一群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为他的画作伴舞助兴。直到深秋,吴道子才完成这幅心血之作。
他兴奋地对师父说:“师父,我已把《江海奔腾图》画出来了!请您去观看。”老和尚听闻,那原本因病而黯淡的眼神瞬间明亮起来,仿佛有星星在其中闪烁。他挣扎着起身,站在殿门口,当那幅画映入眼帘时,只见扑面而来的浪花,好似一群奔腾的骏马,马蹄扬起的水花如同晶莹剔透的珍珠,在阳光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又似一群欢呼雀跃的精灵,在风中嬉笑玩耍,那灵动的姿态仿佛要从画中跃出一般。老和尚不禁仰天大笑,笑声在殿堂中回荡,犹如洪钟大吕,那是对吴道子艺术成就的由衷赞歌,这笑声里满是欣慰与自豪,仿佛看到了自己绘画梦想在吴道子笔下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还有一次,吴道子去访问某僧人,欲讨杯茶喝,然而此僧却傲慢无礼,那眼神就像冰冷的刀锋,直直地刺向吴道子的自尊,让他心里一阵刺痛。吴道子气愤之下,请来笔砚,只见他目光如炬,手中画笔似有了生命一般,迅即在僧房墙壁上画了一头驴。刹那间,那头驴仿佛带着他的愤怒之情活了过来,在墙上栩栩如生。
一天晚上,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月光如银纱般轻柔地洒在僧房,四周一片静谧,唯有画中的驴子竟挣脱了墙壁的束缚,变成了真驴。它在僧房里恼怒异常,如同一头发狂的野兽,满屋地尥蹶子,那强壮有力的蹄子每落下一次,就好似敲响了一记沉闷的鼓点,震得僧房的地面都微微颤抖。它把僧房的家具等物都践踏得乱七八糟,一片狼藉,仿佛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龙卷风过,所到之处无不混乱不堪。僧人从睡梦中惊醒,看到这一幕,那惊恐的表情如同见了鬼一般,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也张得合不拢,吓得浑身发抖,只好去恳求吴道子,请他把壁上画涂抹掉,此后才相安无事。这画上的驴变成真的故事,虽为神奇传说,但也足以反映出吴道子画动物具有传神之笔,他的画笔仿佛拥有着点石成金的魔力,能赋予笔下之物鲜活的生命。
又有一回,唐朝时候,画圣吴道子来到朝鸡足山,在金顶寺住宿。当晚,月色如水,轻柔地洒在他的窗前,仿佛是大自然为他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他灵感突发,作了一幅《立马图》。那马在他笔下仿佛被注入了灵魂,身姿矫健,宛如一位英勇的战士,仿佛下一秒就会扬蹄嘶鸣,驰骋在那广袤无垠的天地间。马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都充满了力量,似在跳动,如同蕴含着无尽的活力,随时准备爆发出来。
可当他要画最后一笔马尾的时候,忽然感觉身体不适,如同被抽干了力气,整个人一下子变得虚弱无力,便只好去禅房休息了,第二天早早下山,竟把那幅未完成的《立马图》给忘记了。
吴道子下山后,禅师细看《立马图》,才发觉马尾巴还没有画,心中十分惋惜,那惋惜之情如同珍贵的宝物遗失在茫茫大海,再也找寻不到,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将它挂在禅堂侧室里。此后,禅师每天都要在画前烧一炉香,一来是怀念大师,那袅袅青烟如同连接着他与吴道子的情感纽带,在空气中缓缓升腾、飘散;二来是观赏马图。那没了尾巴的马,却越看越觉得活灵活现,好像在嘶鸣着,挣扎着要跳下来,那气势仿佛要冲破画卷的束缚,马蹄似乎随时会踏出画面,在禅堂中狂奔,好似被禁锢的灵魂渴望着挣脱枷锁,重获自由。
突然有一天,山下十来个农人闹闹嚷嚷地冲进寺院来,那嘈杂的声音如同夏日的暴雨,噼里啪啦地打破了寺院的宁静。他们状告禅师,说寺院有一匹秃尾马糟蹋自己的庄稼。禅师百般辩解,声音都变得沙哑了,说寺院根本不可能养马,农人们仔细搜过寺院,也一无所获。这时,禅师忽然想起那幅画来,便告诉农人,自己无马,只有一幅吴道子大师画的立马图,请他们进屋来看看。农人一看那图上的马,都大吃一惊,纷纷指着画上的马说:“就是它,天天夜里偷吃我们的庄稼。”禅师大怒,指着秃尾画马骂道:“畜生,留着你害人,不如送你到火塘里去。”话音刚落,只见那马竟跪了下来,两眼流着泪,像是在哀求饶恕,那神情逼真得让人难以置信,仿佛它真的懂得生死危机。庄稼汉们看着这神奇的一幕,觉得把它烧了也可惜,就说:“算了,只要它诚心改悔,不再糟蹋庄稼就行了。”那匹马像是听懂了人话一般,眼中竟闪过一丝感激,鬃毛微微颤动,仿佛在向众人承诺。从此,这匹马再也没有出现在庄稼地里捣乱,那幅《立马图》也因此更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仿佛被赋予了某种灵性,在禅堂侧室中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如同被神祝福过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