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组在小巷子里轻声与小不点道别后,又前瞻后顾鬼鬼祟祟溜出巷子。
一出了巷子,徐豪就马上埋怨起方玄治:“你会爬墙这不早说,还让我扛着大聪明”。
“你们又没有早点问”。
方玄治嘿嘿坏笑道。
但三人还没来得及多打趣了几句,就想起今日不止是新老夫子“思论”之日,还是徐夫子最后一次讲学了。
总之是万万不能迟到的日子。
说时迟那时快,三道身影一溜烟,就朝着学塾飞奔而去。
太平学塾制度自大新十八年建立,至今已有三十四年,凡郡县城乡,蒙学少年达一百之数可设立一处。
每年九月份至次年三月份为一讲学,腊月十五至元月十五休学一月。
平日里按大新历,逢三逢九则休学一天。
十岁至十三岁少年均可报学,一讲学费用十五文钱。
太平学塾的夫子都经过严格考究、挑选,当朝内阁五位大学士中更是三位成学于各地太平学塾。
因此大多父母也不吝费用,乐于将少年们送到学塾去,先不说盼不盼着科举中第、入阁封相,能在不着家的年纪找个地方安生待着不惹祸,许多父母已然心满意足。
方玄治十岁那年报学听讲,却遇父亲突生恶疾,只好休学。
方父离世后,虽留有少许钱财,但孤儿伶仃,郁郁难已,错过了报学。
直到今年,方氏祠堂宗老终于想起了还有他这一脉,找到了正在米铺打杂的方玄治,出钱让他去报学,祠堂另外每月拨出五文钱资助其生活,他这才有了学上。
今日学塾中早早已撤去了桌椅,三人气喘吁吁到达时,同窗们正围绕着堂中席地而坐。
新老夫子也正相对坐于讲堂中央。
三人佝偻着身子溜进去,想着偷摸进去坐在最外侧,不被发现。
堂中的徐夫子听得声响转过头来,正看到三人偷摸进来的身影。
“实是顽劣”
徐夫子摇着头严厉道:“你三人,可还未来与傅夫子见礼”?
三人本来已经要坐下,见被当众点名,又有百道同窗目光刺来,一时感觉好不自在。
只好一同来到两位夫子面前,鞠躬向新来的傅夫子见礼。
傅夫子轻摇蒲扇,示意三人起身来,问道:“今日徐师退隐,你三人是何缘故迟到?”
徐豪见平日还算伶俐的两位同伴一时哑口,吞吞吐吐开口道:
“我三人今早是…是行善去了”。
傅夫子闻言手中蒲扇顿了一下,对着徐夫子笑道:
“噢?即是行善,情有可原,那就饶了他们这一回戒尺罢”。
“哈哈哈,愚兄教导无方,教导无方,让贤弟见笑了”。
平日严厉的徐夫子许是今日退隐,难得地开怀一笑,然后侧身对三人开口道:
“你三人就在这里坐下罢,帮我与傅师抽题”。
三人只好领命就坐。
“思论”是大新朝初立时便兴起的辩论模式,经久不衰,因其兼具有教导性及对抗性受到一代代学子夫子喜爱。
发展至今日,已完善成诘与论两个阶段,诘便是互相发问,论便是总结陈词,各有精彩之处。
有意思的是,无论心中真正观点如何,参与者均需根据抽签来明定立场,此举除了让参与者能站在另外立场思考一番,也更能增添挑战与乐趣。
而今日两位夫子选定的论题是:
杀一救百,义否?
不一会儿,徐豪遵照夫子指示拿上来了两个纸团,由方玄治代傅夫子抽选,贾从明则代徐夫子抽选。
两人站起身各选了一个纸团,交由两位夫子。
拿给夫子后方玄治站立在一旁,他看着傅夫子缓缓展开了纸团来,只见上边赫然写着一个字: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