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墙壁上,总是印着这样一句话:有时治愈,尝尝帮助,总是安慰。在康复科,医护人员是做到了经常安慰的。周晴池提着饭盒,经过康复科护士台的时候,康复科的吴主任在给康复师开晨会,她说,作为康复师,一定要从内心深处理解病人,帮助他们缓解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和压力。
周晴池想,其实,大人,孩子都一样,离不开思想沟通。比如赵豆豆,就急需心理沟通。
周晴池经常想,小时候的赵豆豆哪里去了?是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不像他自己?还是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像他自己?又或者是不是被平行世界的跟他长得一模一样的孩子置换掉了?
小时候的赵豆豆,那真是,周晴池想起来就要给他竖大拇指。他看见家门口的鞋子乱七八糟地放了一地,就歪歪扭扭地扶着鞋架子,一双,一双地摆好,哎呀,那时候他多小,刚刚会走路。赵豆豆两岁多的时候,一盘桂圆放在哪里,周晴池说只能吃两颗,他绝对不会吃第三颗。赵豆豆咳嗽,喝难以下咽的中药也乖得很,完全不像自己小时候要连哄带骗不成被捏鼻子灌,赵豆豆喝药眼睛不眨,每次喝完药周晴池就会给他一块小小的糖果,冲淡一下嘴里的苦味。周晴池总是说,喝完药才能吃糖。于是,赵豆豆坚决遵守,喝药之前让他舔一口都不肯,一定要吃完药才吃,放在他面前他都不会偷吃。刚上学那阵也不错呀!学校不让带零食,周晴池觉得酸奶也不是零食,就给他带一瓶,他都是原封不动,走出校门的那一刻才喝。
周晴池还记得五张纸条的事。那是赵豆豆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周晴池发现他在一笔一划,非常认真地写纸条,拼音夹杂着汉字,边写边想,边想边写,写累了,还甩甩发酸的小手,第一张写着:轩轩,你上课要认真听讲。第二张写着:轩轩,下课再玩,再做你想做的事情。第三张写着:轩轩,上课要积极举手发言。第四张写着:回答问题声音大一点会更好。第五张写着:轩轩,记住我的话。他用小夹子把这几张纸条夹在一起,然后对周晴池说,妈妈,我同桌轩轩总是不认真听课,上课玩东西,周一我就把纸条交给轩轩,让他放在自己的笔袋里或者贴在书上,这样他一看见,就能想起我的话,就能改正自己。说完,赵豆豆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一拍大脑袋,又拿起铅笔,在每一个纸条的右下角,都画上了一个笑脸,并且在最后一张纸条的背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郑重其事。他说,画个笑脸,代表跟他说话的语气很柔和,不是怒气冲冲的。然后一脸满足地把这一夹子纸条放进笔袋。周晴池当时感动得使劲抱了抱赵豆豆,她觉得自己生了一个多么好的孩子啊。
现在的赵豆豆呢,油瓶子倒在他面前他都懒得看一眼,写作业能省就省,学习能混就混,有一次被周晴池抓到偷偷吃锅里还没完全做好的红烧肉,红烧肉的肉汁从灶台一直滴到桌子附近。
所有的老师对他的评价基本可以概括为三个字,聪明,懒。其实,聪明加懒是最可怕的组合。上课听一会就走神,考起试来成绩如过山车,数学考试今天79,明天可以考97,反之亦然。
周晴池大吼大叫也没用。每次发成绩,周晴池都心惊肉跳的,觉得好像植物大战僵尸里面的益智游戏——花瓶终结者,不知道每次敲出一个什么分数。低分就是僵尸,高分就是植物。对此,赵豆豆说,考砸的那科就像是小丑,如果小丑先出来,一声大叫,手里的炸弹一声巨响,任你旁边的植物再厉害,全都被崩个一干二净。周晴池说你这么会形容,怎么作文里不写上?
赵豫齐可不像周晴池整天抱怨,吼叫。他还是非常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他说抱怨没有用,除了让人心情不好,什么都解决不了。
赵豆豆不爱学习,懒,不要紧,给他洗脑,而且洗脑是一项长时间的任务。赵豫齐谙熟人性,做思想工作还是有一套的,但他的这一套,对自己的儿子赵豆豆似乎不起作用。
他想,既然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只能让赵豆豆认真学习三分钟,那就从个人利己主义出发吧,殊途同归也行,先把他带上路子,再说高端的,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晚上,周晴池开始准备第二天去医院送的汤,她给排骨焯水,又切了山药,打算一股脑放进炖盅,又把米饭也预约上。已经结束了作业的赵豆豆正在四仰八叉躺在沙发上吃水果。
赵豫齐的洗脑工作开始了。他说,赵豆豆,享受吧?
赵豆豆歪歪头,说,还行,要是能来一把游戏就好了。
赵豫齐的笑意穿透了眼镜片。他说,豆豆,你说,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
赵豆豆咀嚼着苹果,香甜的苹果在他的小牙齿之间发出咔咔的响声。赵豆豆咽下苹果,说,目的嘛,那得看往大里说,还是小里说。
赵豫齐一听,不错啊,还分大小呢,高兴地说,你都展开说说吧。
赵豆豆慵懒地说,这个往大里说嘛,学习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
赵豫齐连忙截住赵豆豆的话头,说,打住,打住,打住,咱们今天就说最庸俗,最实际的。你今天好好学习,是为了什么?
赵豆豆继续吃苹果,那苹果被他吃得剩了一半,他说,为了享受生活啊。
周晴池听见了,皱着眉头,说,你能有点崇高的目标吗?你就不能为人类社会做点贡献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