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一张馄饨皮放在手心,用一根扁木头棒子,少许蘸一点肉泥,这时候就十分讲究技巧了,要蘸到,但是不能多,似有非有,讲究的不是形,是意。然后涂抹在馄饨皮中间,涂抹的瞬间,要有一种看似两者接触到了,也好像并没有接触到的样子。
从物理学分析,肯定是需要接触的,如果不接触,无法借力用力,借助扁木棒将皮卷起,再配合手部捏合。但是如果接触多了,肉馅就卷进去了,这对于马星来说是不可原谅的操作。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仿佛馄钝皮和木棒早已商量好的:“嘿,小皮,我帮你卷起来可以,但是你别卷走我的肉啊!”小皮回答成交!
就这样的手法,反复来个十六次,便为一碗的足量。待水烧开沸腾之际,一股脑儿丢入锅中,因为这样的馄饨基本就剩皮儿了,肉是凤毛菱角的装饰品,不到半分钟,它们便陆续飘起,老板一句好嘞,漏勺捞起十六片云朵,丢入已经兑好汤汁的碗中,随后老规矩,扯着嗓子灵魂吆喝:“辣油自己放!”
我与马星就在路边小位坐下,一人一碗,喝起了馄饨,小时候记得马星很不喜欢吃肉,现在总在午夜时给我分享烧烤大餐,都是油腻腻的大块肉,没吃都饱了,这让我一度不解,这些年他经历了什么,食草动物的基因突变了!
这样就是马氏馄饨的完整版攻略了,有时候马星可以喝上两碗,然后浑身充斥着满足感,伸一个大大的懒腰,回到家中走回房间继续学习。对我来说,没肉的馄钝,仿佛吃了个寂寞。
马星对于美食的定义不同,可谓达到脱俗的境界,一次我们去看电影,我喜好带瓜子,茶干,加因子,山楂片一类的东西,当然来到电影院门口还有山寨炸鸡大腿,炸鹌鹑这类重量级美食,我家里有的都会准备点,但是每每问到马星喜欢吃什么的时候,通常他都是这样回复:“打住!我喜好吃那种可以一直吃,一直吃,但是始终吃不饱的零食……”我听完下巴差点没掉下来砸到脚面,这不就是空气嘛,可以一直吃,吃不饱,还不要钱呢,我问你吃什么,你让我做脑经急转弯啊。
他见我不理解,于是就亲自去采购,这回他是下了决心,想让我认识认识。结果采购回来我一看,原来如此,就是炒米,米棍,猫耳朵之类的儿时膨化食品,通过空气受热膨胀,将粮食进行放大,塑型,做成的各种美食,个别摊位还有限定的上色版本。
小时候马星给我的认知就是,饭不好好吃,感觉能充饥就行,零食吃的种类也比较另类,于是后来我把这个事情和宫雨说,她乐得合不拢嘴,然后又猛吃了两口馄饨,此事我才注意到宫雨的碗里很多辣油。又让我想起当时马星也很喜欢在馄饨里放好多油辣子,红通通的一片,这是我不敢的,我从小就怕吃辣,直到今天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