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连那位博学多才的董茂安,竟也对你的才华赞叹不已,不过你切勿以一时之荣宠而骄矜自满,学业乃立身之本,万万不可荒废。”
刘焉的眼中虽满是自豪,却也透露出一丝警惕,他害怕刘琛才高而运蹇,幼慧而早衰,更怕他日后得意忘形,失却本心。
董扶那封亲笔书信中尽是对刘琛的赞誉,使得刘焉对这位孙儿更加看重,因此,他才会在忙碌之余,特地前来探望刘琛,他不再固执己见,也慢慢开始倾听和顺从刘琛的想法。
“至于南阳之行,我已筹谋周至,你既然提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那么你就去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过务必谨记自身安危。
我和你三叔论及此事,初拟遣吴子远伴你同行,然念其出身名门,恐带世家之骄矜与浮华,你此行本就凡俗通行为宜。
我再三斟酌,决定为你挑选一位军中骁勇将才护行,此人名为张任,字公义,虽起于寒微,却师从名师童渊,得其真传,武艺超群,实为良伴。然亦非强求,二者之中,你可任意择之,或并携二人以行,皆随你意。”
“祖父考虑很是周全,此行,我愿与张任将军同行,足矣。众则纷扰,反而不利于我们此行的目的。”
刘琛内心暗自激动,张任,一个能在乱世中坚守信仰,宁死不屈的忠臣,他很是敬佩张任能够收节故主,能够提前与张任结交,或许可以助力他日后组建势力的关键。
静谧的几日休憩时光里,刘焉时常莅临刘琛小院,期间担心刘琛一个人生活不便,硬是安排了一名婢女来照料其日常起居,倒是让刘琛好好享受到了权贵的奢靡。
舒适的生活总是短暂的,盛夏的八月尾末依旧带着那令人窒息的酷热,而刘琛也准备启程前往南阳。
与祖父刘焉的告别后,三叔刘瑁亲自至绵竹城外为刘琛送行,熟悉的城外,马车一辆早已备好,由张任驱车等候。
雏鹰折翅,方可翱翔九天,刘琛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坚定的踏上马车,和张任由绵竹出发,历汉中郡上庸前往南阳郡。
自广汉郡之西南隅,迄于东北遐迩,刘琛与张任二人历经崎岖,却从未停歇,历经半月有余的艰苦跋涉,终于,他们翻越过米仓山抵达汉中郡,这片土地上,由于天然的地理优势,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汉高祖刘邦,初为项羽所封汉王,其封邑即汉中郡,大汉之国号,实肇基于此。
汉中郡治所南郑,汉水如带,蜿蜒环绕,现由督义司马张鲁、别部司马张修二人主政,两人皆是信仰五斗米道,张修自诩为五斗米师,张鲁自号师君,他们在汉中郡传道,以五斗米教教化百姓,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南郑城外,人潮涌动,百姓们络绎不绝,城门的守将们显得漫不经心,只是随意瞥了一眼,便挥手让刘琛两人轻松入城了。
踏入城内,店铺错落有致,值得惊奇的是,店铺门楣上全都供奉着祖师张道陵的画像。街道两旁的百姓们,或坐在青石台阶上,或倚着古朴的店铺门框,他们手持《正一经》,或翻阅《道德经》,脸上洋溢着满足和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