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阿米琪斯不但写出了爱与被爱的感受,还把一个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纯真善良的安利柯,爱保护弱小的卡隆,品学兼优的代洛西,学习用功的泼来可西,待人友善的克莱谛,爱读书的斯带地……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日记就是《爸爸的教诲》了。是爸爸告诉“我”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而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失去妈妈,妈妈对我们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亲人之间的爱,是人世间所有感情中最神圣的感情。虽然有的人是杀人犯,但只要他还爱妈妈,心里就会有一段美好的记忆留着。相反,即使有的人是名人,只要他不爱妈妈,那他就是可鄙可贱的人。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永远无法用文字来形容的,但我知道,拥有爱的人,并付出爱,就能真正体会到爱与被爱的滋味,因为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
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这本书是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日记的形式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已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感与不同的处置方法,它是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理解!
里面有许多作者的小伙伴,他们是可爱讲道理的孩子虽然有的贫穷,有的富有,有的残疾,有的学习落后,但作者他从不计较,与他们玩得开心,学得快乐,并从开心和快乐中得到了教育,《爱的教育》这本书塑造出一个个貌似渺小却并不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小铁匠,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等等,这些平凡的人物在许多感人事件,在我的心中激起了一阵阵强烈的感情。
这个世界真的有那么多的不幸福吗?我们难道不觉得它错位吗?我们的世界不应该是幸福多吗?
于这个世界,祖国的孩子是最幸福的。因为父母会接送孩子上学和下学,也会在下雨时给孩子送伞。在孩子不爱吃学校的饭时,会给孩子送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无意识中形成了一种爱的模式。也就是说,在孩子18岁之前,孩子是应该给拿来疼爱的,这就是我们的未成年保护法保护到18岁的意义。
而我们的孩子在18岁后,进入大学或者是社会,才说是要开始独立的。无疑,我们中国的孩子是最幸福的。
《儿童行为心理学》38页。有时候孩子受到欺负并非打骂,而是嘲笑。这种情况下,父母教孩子用严肃的目光盯着别人。并严厉地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嘲弄我。希望你以后不要这样。”然后走开,对对方的谩骂不予理睬。
难道你怒目地盯着别人有用吗?你就是气死,别人也不会摆你。你那严肃的目光是给谁看的呢?越这么怒目,越让人觉得是好欺负。你都生气成那个样子了,结果连个屁也不敢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