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整个学校就是那么培养习惯性的,然后就培养出来了。而后来我们的孩子的培养也是很好的啊。
引用:
《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的一个故事》一个极偶然的机会,我听说了一件新鲜事儿:几个月以前(即1991年夏天),日本宫崎县和福冈县的游戏学校--“蚂蚁蟋蟀“学校,带领142个中小学生,来中国山东的QD市举办探险夏令营。日本人邀请50名中国学生参加,号称日中儿童探险夏令营。据说,夏令营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1986年4月至7月,中日两国科研人员在BJ和东京两地,同时对从小学到大学的近万名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男学生的体重在7岁后,均比日本学生轻0.9-3.8千克;在多数年龄组中,日本学生与中国学生比,具有肩宽、胸阔、腿粗、胳膊粗的特点。专家们认为,中国学生所以体质较差,与体育锻炼时间明显少于日本学生有很大关系。眼下,两国孩子聚集在一起了,抽象的对比转化为形象的对比。
192名中日小营员分成了14个班,每班一位日本教师。说是教师,其实他们大都是教育大学的学生,算是被“蚂蚁蟋蟀“学校请来帮忙的实习生吧。董志宇、葛奕、段苒、蔡翔和沈奕等5个BJ小营员,与7名日本小营员组成了一班。一班教师是福冈教育大学四年级学生,名叫安田晃一。
安田晃一中等身材,长得虎背熊腰。他穿一件深蓝色的夹克工作服,敞着怀,那衣服的前胸与后背都有一只金鹰的标志。登陆之后,他马上拿着名单来寻访中国营员。
也许是董志宇个子高吧,安田晃一走到他身边,蹲下来,让他指出自己的名字,并且读一遍。日本老师认真地听着,用日文拼音记在本子上,重复着读了一遍。他微笑着与中国少年握握手,用汉语说了一句:“谢谢!“-一认完了中国营员,他打着手势,让大家抓紧选择安营扎寨的地方,准备支野营帐篷。说罢,他便走了,好像小营员们是老练的军人,不必多罗嗦什么。
两国孩子很快就熟悉了。虽然语言不通,借助手势、表情和眼神,照样可以交流。12岁的日本孩子奥田亚章,是个挺新潮的少年:牛仔裤,花衬衫,红袜子,黑鞋子,头上喷着发胶,还戴一副特宽墨镜。他像个侠客似地把手一挥,带领大家上山了。
小管岛上,山虽不高却树林茂密、荆棘丛生。奥田亚章毫不畏惧,左右开弓,把横七竖八的荆棘推得东倒西歪。可是中国孩子没有那股子横劲。他们先观察一阵子,又将荆棘一根根拉开,小心翼翼地前进着。他们奇怪;难道奥田亚章不怕刺儿扎吗?
一会儿,他们走迷了路,被一堵三四米高的墙截断了去路。奥田亚章什么也没说,什么手势也没打,“腾“地一跃,竟跳了下去!几个中国孩子虽说多数比他大一些,却吓得伸了伸舌头,眨了眨眼睛,谁也不敢效仿。最后,还是一步步从边上绕了下去。
董志宇在8月8日的日记里,记录了他们学烧火的经过:“要烧水应该先生火,生火可成了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