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间站着看了八个小时,然后下班洗澡。
在玻纤厂上班是要穿工装的,这就意味着会有一个换衣服的地方,也就是洗澡堂。
一人一橱,分上下两层,能放工装,也能放洗澡用品。
赵易脱掉工装,拿着洗漱用品走进洗澡间,此时里面已经站满了人,一个个都是赤条条的,赵易转了一圈没找着淋浴的喷头,无奈站在一边等着。
厂子里并不是所有人都上三班倒,还有很多人只上白班,因此人凑在一起,格外的多。
“真他妈累!”
旁边传来说话声,赵易转头看去,发现是郑阳,也是卷取的新工,上班时跟着旁边一个老工人。
“什么感觉?”赵易笑道。
和赵易不同,郑阳上班时可没有闲着,而是一直被自己师傅安排卸筒,实打实干了八个小时。
“不想干了。”郑阳长出一口气,神情满是疲惫,一身汗臭味:“哪有这样的,第一天就把我当苦力使,他倒是轻松的很,还嫌弃我干不好。我干活他挣钱呗!”
越说越是气愤,郑阳看着不远处正在洗澡的、自己的师傅,狠狠瞪了一眼。
郑阳又看向赵易,换个话题:“你倒是轻松啊,一个班什么也没干,还是你师傅好。”
赵易嘿嘿一笑。郑阳有些羡慕,这让赵易心中觉得吴诚人还不错。
“这活怎么样?”赵易问道,他虽然看了一天,但毕竟没上手,没有实际体验。
“不行,纯体力活,看着轻松,但是一点都不好干。”郑阳给出评价。
此时有人离开,两人也过去洗了起来。
洗澡换衣服,准备离开,赵易刚好碰到孙昌平,他主动问道:“下面咋样?”
赵易如实相告,然后反问,打听上面的工作。
卷取间上面叫做引丝间,是引丝工工作的地方,工作内容简单来说就是“上车”。
各种粉料在窑炉中加热融化成玻璃液,然后流到旁边的引丝间,经过漏板流出,变成比头发丝还细的细丝,通过冷却器迅速冷却,被冷却喷雾降温,通过涂油辊覆盖浸润剂,最后来到卷取间卷绕成直接纱。
在这个过程中,玻璃液从漏板的漏嘴中流出,有时细丝是会断裂的,一旦断裂,拉丝作业就会受到影响,此时就需要引丝工停车,将细丝捋顺,然后和卷取工上下配合,重新上车,这就是引丝工每天的工作。
孙昌平耸耸肩膀,“轻松,啥也没干,坐了一天。”
赵易还以为对方和自己一样,师傅没让干,结果却得知无论新工和老工都轻松的很,这让赵易羡慕不已。
这工作,赵易也想干,谁不想干啊!谁不想轻轻松松挣钱啊。
“就是太热,你是不知道,上面那些漏板温度有多高,一千多度,往前一站就是一头汗,站一会儿脸就烫的不行,虽然有空调吹着,但不往漏板前吹,而且潮湿的很,一出汗浑身黏糊糊的。工资还低,听说只有四千,而且领导也多,发现问题就要拍照通报罚款。”
赵易点点头,表示卷取也一样。
“这合同工的活儿不好干呐!”两人都有一样的感慨。
……
一觉睡醒,继续上班,澡堂换工装,站队开会,进车间开始八小时的工作。
来到吴诚的机位前面,赵易往旁边看了一眼,发现郑阳没来,大概真的辞职了。
一旁的吴诚拍了拍赵易的肩膀,“来了?”
赵易带着笑容应了一声,他做好了准备,按照昨天说的,今天估计要上手了。
“先把标签写了。”吴诚将厚厚一摞、只有火柴盒大小的绿色纸片递给赵易。
赵易对这个并不陌生,这些标签就是夹在直接纱里面的小纸片。
赵易接过来,发现上面印着“ZC200-2400”的印刷体,下面还有机位号、班级、日期三个信息。
吴诚嘴上说,赵易负责写。
“机位号就是我盯的机位,写111,班级就是咱们班,B班,写B就行,日期就写今天的日期,8.29。”
吴诚顺手将这些标签分成好几摞,“这些写111,这些写112,以此类推。别写错了。”
赵易点点头,开始低着头写起来,吴诚则手握卷取刀开始卸筒。
不多时,赵易写完交给吴诚,吴诚拿起来随便翻了翻,确定没有问题,放到指定的位置。
“知道上面的ZC200-2400是什么意思吗?”吴诚问道。
赵易之前培训的时候学过这个,但是也忘的差不多了,于是摇头。
“这个是品种的名字,不同的品种要用不同的标签,用错了是要罚款的,一定要看清。标签上写的不全,完全的应该是40DS- ZC200-2400。”吴诚一边说一边写:“40代表4000孔的漏板,DS代表无捻粗纱,也就是直接纱,ZC200是浸润剂的代号,不同品种用的是不同浸润剂,也是直接区分品种的方式,2400表示原丝线密度,也叫号数,写作tex。”
“其实就是重量,每一千米长度所含的克数,2400的意思就是一千米的重量是2400克。这个要用号数板去测,取出来的就是一米的长度,然后给副班长就行。这个你一会就知道了。”
吴诚一边卸筒一边讲解,赵易很快就知道了这些东西的叫法。
高速旋转、发出噪音的叫做拉丝机,是生产的主要工具,拉丝机包含以下这些:能顺时针旋转的、左中的圆柱叫做机头;两个机头旋转时叫做换筒,换筒时里面的工字型弹杆名为推丝杆,负责将丝束推到机头位置,方便换筒后割断丝束;中间的S型铁板叫做S板,作用是防止毛丝污染纱团;右边偏小的、只能左右横移的叫做槽筒;带动白色丝束来回运动的东西叫做排线滑梭。
分隔两个机位的铁板叫做隔板,背面的就是背板,卸筒时脚下可以踩踏的就是脚踏板,是专门方便卸筒的,套在机头上的褐色筒是纸筒,挂纱的架子叫做纱车……
吴诚事无巨细,一一为赵易解释,并表示这些词一定要记住,因为一定会用到,然后将一张白色卡片交给赵易:“这个叫工艺卡,也叫工艺流程卡,每一辆纱车拉出去之前都要写一张,上面写的就按照我给你说的这些,如实填写,下面的部分是烘干负责写,你不用管。”
赵易老老实实记下,这些大多数培训都讲过,如今配合实物,也算是心中有数。
不一会,吴诚卸完一圈筒,闲了下来,开始教赵易取号数。
先是找到每个机位生产出来的纱团,找到它们的丝尾,也就是纱的丝束,然后往外拽,大概拽了几十米的长度,吴诚解释道:“之所以要往外拽一点,是因为换筒时机头转速变慢,号数会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