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疑惑并没有持续多久。
等到裴炎再次出现在李贤面前的时候便已经恢复龙行虎步的姿态了。
“陛下,这便是当初的档案了。”裴炎将厚厚一摞的文书放在了李贤面前。
李贤随意的翻了几下。
辣眼睛。
这帮子人也不知道怎么审讯的,整个过程记载的相当清楚,甚至还记录了赵道生所交代的、章怀太子和他“交媾”的详细过程。
当然,李贤知道这些都是瞎编的。
继承了章怀太子记忆的李贤,甚至在“风化案”之前对赵道生这个人都没什么印象。
但这一切口说无凭,还是缺少最关键的证据。
“当初审讯赵道生的是薛公,这些东西也是他记载下来的……”裴炎注意到了档案上的内容,小心翼翼的解释着。
李贤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裴炎口中的薛公就是当时审讯太子风化案的另一位宰相薛元超。
他也死了。
说是在高宗死后致仕返乡,病死在了老家,但实际情况又有谁知道呢?
甚至不只是薛元超,当时参与调查的那位御史大夫高智周也死了。
要不是李贤回来的早,估摸着连裴炎都得“寿终正寝”。
李贤的目光落在了裴炎身上,这样看来,这裴炎的重要性在无限拔高啊……
“陛……陛下何故如此看着老臣……”
“没什么,当初你负责这个案子的哪部分?”
“老臣在‘风化案’中只是负责听审,具体的审讯过程是由薛公负责,不过……”说到这,裴炎小心翼翼的看了李贤一眼,接着说道:“不过老臣当时负责了搜寻东宫,从陛下马坊中搜出甲胄的便是老臣……”
李贤一阵气笑。
合着就是这老小子坐实了自己的谋反呢?
不过裴炎这么一说,李贤也大概明白裴炎在这个案子中的定位了。
他负责坐实那些模棱两可的证据,具体诬陷的那一块儿则是由那位死去的薛元超负责。
因为裴炎当时和高宗的关系更近,所以从他口中说出来的东西更具有说服力。
就譬如搜出这甲胄。
这甲胄的确是李贤的,武曌即便手眼通天,也没办法将几百具甲胄塞进太子东宫来诬陷李贤。
但这些甲胄却并非李贤私藏,太子东宫有着军队和侍卫的存在,这些甲胄的存在极其合理,但问题就出在这批甲胄少了签收的“文书”。
按照大唐律法,任何人不得私藏像甲胄这一类的军用物资,即便是太子东宫的军队要使用,也需要交给专门的武库署保管,使用的时候再签下相应的“借调文书”作为凭证,用完再归还。
但实际情况往往和理想的制度有距离,天天用天天还,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嫌麻烦。
所以,当时的这批甲胄真要说起来,也就只能算是章怀太子御下无方,手底下的人图省事,省略掉了借调的过程,却刚好被武曌抓住,上升到了谋反的地步。
而这事儿再经由裴炎这个“中立派”的嘴说出来,在高宗面前的可信度就大大提升了。
只能说武曌真是将用人之道发挥到了极致!
可想到这,李贤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或许当初“图省事儿”的人也不简单!
记忆中的章怀太子虽然政治手段相对稚嫩,但从朝中大臣都对他赞誉有加就能看出,他绝不是那种御下无方的人!
那个负责登记借调文书的人也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