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科举名额与真实黄册人口数挂钩,臣更以为是千年未有之善政,若能操作得当,将能很好地解决各布政司、各府县的秀才及举人数量分布,从而进一步影响朝廷每三年一次的进士录取分布,并最终平衡朝堂官员的来源地,而不是只集中于某几个布政司!”
纠结了半天的李长庚,最终选择彻底站在皇帝的一边,做隆武朝的“严分宜”,而且他早就不爽士子与官员超过半数皆出自东南几个布政司。
随着内廷在武昌不遗余力的投资,废除南京六部与拆解南直隶,加上皇帝连续多次否定来自东南官员的举荐,李长庚逐渐明白了皇帝的目的,那便是要平衡大明各地的发展,尤其是去掉东南官员对朝堂的掌控。
这两年多不断发生的大案,无不印证着李长庚的猜测,从而更加坚定了向皇帝靠拢的心思。
见李长庚居然公然支持自己,朱由校心中大喜,忍不住笑着看向李长庚道:“李爱卿,你刚说两个操作得当,可否详细说说?”
“是,陛下!”李长庚理了理思绪后,继续回道:“秏羡归公、吏员升迁、清丈田亩、摊丁入亩、黄册更新、科举名额变更这几件事,可谓是息息相关,缺一不可,要想清丈田亩、摊丁入亩、黄册更新,都需要事先整顿吏治,尤其是吏员,因为这些政令最终都是由这些吏员去执行。
解决了吏员的懒政与不作为,并给予他们升迁的机会,清丈田亩、黄册更新将能保证更接近真实,有了真实的黄册田地与人口数据,朝廷征税与科举名额变更等政令,将会变得有据可循,进而保证朝廷政令的上通下达,并最终解决困扰朝廷两百多年税收不足的痼疾!
朝廷有了充足的税收,便可以给官员与边军发放足额的俸禄,消除边患、救治洪涝干旱与兴建朝廷工程等。
至于地方乡绅的阻拦,虽然是必不可免,但朝廷也该在其它地方进行一定的弥补,比如内地可以给予一定数量的科举名额,沿海则是发放出海贸易的权利和减免一定程度的市舶税,同时,还可以增加秀才、举人与进士的免税田亩数等!”
李长庚的话音刚落,方从哲立马高声反驳道:“启奏陛下,老臣对于李阁老之言不敢苟同,地方乡绅数量众多,几个科举名额是根本无法满足的,而且科举乃关乎国朝根本,岂能如此轻易拿来交换。
若科举名额数按照黄册人丁数来重新平衡,的确照顾了内陆尤其是西北等地的士人不足的问题,但对东南几个文运昌隆的布政司又有何公平可言。
既然增加了秀才、举人与进士的免税田亩数,宗藩与勋戚的田亩数是不是也要增加?如此这般,大明的可征税田亩总数又能新增多少?”
看着争吵的两人,朱由校心中莫名的高兴,商议国事的时候老是一团和气的,朱由校心里一直不得劲,这下总算看到他们吵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