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居然一跃成为大学士入阁,位极人臣。
当然在正德五年,刘瑾伏诛之后,他也跟着被削职为民,最后下落不明。
像这种人朱厚照怎么可能放心,把宣大总督的位置给他。
朱厚照之所以调杨一清去宣府,就是想让杨一清先把宣府这摊事给调查清楚,然后牵出一大批的人,立他一个大功。
内阁这些人不喜欢韩文杨一清这样的,不服从管教的硬骨头。
但是朱厚照却很喜欢。
韩文是个老愤青,看不惯的事,他是一定会站出来大加批评的。
所以即便是内阁三大佬,对韩文这种直筒子也不喜欢。
杨一清就更加不被他们喜欢。
尤其是陕西、山西的那些做买卖的人,恨不得把杨一清给生吞活剥。
有杨一清在陕西、山西帮着朝廷看管北边边境,朱厚照是很放心的。
所以他手底下这两元老将,今后都要安排重要位置。
韩文必须入阁,这样才能保证杨一清在边境有个撑腰的。
今后杨一清必须得兼任陕甘总督和宣大总督两个重要的位置。
虽然有点奔波,但是有他坐镇这两个地方朱厚照才放心。
如今刘健和马文升都举荐这个刘宇来当宣大总督,朱厚照能放心?
所以直接对萧敬说道:“回他们,虞台岭一战情况未明,总督一职暂不上任。”
萧敬听到朱厚照的话之后略有些惊喜,虽然这个刘宇是内阁首府跟吏部尚书共同推举,但他也听过这个人的名声风评都不好。
这个家伙在大同当巡抚,私下买良马给京城的大员进行贿赂。
虽然不知道他有没有买好马给刘健跟马文升,但这样的风评,两个如此公正的大员还要推荐,就可见即便是像刘建马文升这样的君子人物,有时候也会看走眼。
接着朱厚照道:“宣户部尚书韩文、兵部尚书刘大夏、团营监督张永一同来西苑。”
刘瑾立刻就去宣这三个人。
大半个时辰之后,三个人这才陆续赶过来。
韩文早在前两天就接到了杨一清已经到了宣府的消息。
此时正打算来见朱厚照一面,主要是想给杨一清派出一些人马,不至于让杨一清在宣府成为光杆司令。
宣府的兵马跟大同的兵马,都已不能信任。
这些人长期待在边疆,早就跟当地的利益集团勾结在一块。
尤其是那些将军,更是跟晋商沆瀣一气,喝兵血、做买卖。
这帮人一旦察觉杨一清是来断他们财路的,说不定会对杨一清下死手。
而且就算不下死手,估计杨一清也很难调动这些人去办些什么事。
三个人到了西苑后,朱厚照明显察觉得到刘瑾看向张永的眼神有嫉妒。
原本张永跟他们七个人是一样的,只是太子身边的太监。
即便太子朱厚照当上了皇帝,他们的地位也没有立刻就提升。
唯有张永现在手握十二团营威风八面,现在都可以跟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经历平起平坐。
原本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现在看到张永如此的威风,心里面哪有不嫉妒的。
三人到后,朱厚照的目光在他们身上稍作停留,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发号施令:“张永,朕命你即刻着手准备,从十二团营中挑选精锐之士,组建一支万人部队,火速前往宣府支援。你需谨记,此番行动,你需完全听从杨一清的指挥与调度,不得有误。”
张永闻言,初时眼眸中闪过一丝讶异,但旋即被即将踏上战场的激动所取代。
前阵子,监军苗逵与保国公朱晖已率两千弱军先行一步,这段时间以来,十二团营经过严格整编,六万大军已焕然一新,正渴望着一场实战来检验其训练成果。
如今,皇帝亲自点将,让他领兵出征,无疑是对他能力的极大肯定。
他即刻上前:“奴婢遵命,定不负圣望!”
本欲挺身而出,以兵部之权责为盾反驳,奈何张永之权柄已悄然更迭。
英国公张懋,名义上总制十二团营,实则大权旁落,张永之名,已成军中不可撼动之存在。
刘大夏心中五味杂陈,深知自己此刻的出席,不过是皇帝布局中的一枚棋子,用以平息御史之口舌。
他暗自苦笑,预见到未来若有御史笔锋犀利,直指张永擅权,自己必将成为那道挡箭牌。到时候自己只能无奈应承,以全君臣之道。
谁让如今的自己也在场呢?
为了缓和气氛,也为了照顾刘大夏的情绪,朱厚照转而看向他,语气中多了几分温和:“刘爱卿,朕知你心系国家,忧虑军务。此番张永出征,朕希望你能从兵部挑选几位年轻有为的官员,随军前往宣府,在杨一清的指导下历练成长。”
此言一出,刘大夏虽领命,却也难掩心中苦涩。
昔日统率千军万马之权柄,今已成培育后辈之责,个中滋味,唯有自知。
反观户部尚书韩文,却是喜上眉梢。
陛下之深谋远虑,远超众人想象,自张永与兵部整顿十二团营之初,便已布下天罗地网。
如今,杨一清赴宣府,京营精锐随之而动,其意图昭然若揭——清除腐败,稳固边防。
韩文心中了然,预见此役之后,宣府旧弊将被一扫而空。
京营将士或将长驻于宣府,担当起守土卫国之重任。
这一连串精妙布局,环环相扣,令人叹为观止,韩文对皇上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