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牧大人今日能听从民意,可见其非一意孤行之辈。袁州牧就是大海,大海可以容纳百川,故大海无量。袁州牧能容万民之意,人心所向,必然天下无敌。”
儒生们举手狂欢,庆祝这兖州大治的开始。
这是一次胜利,是第一次有朝廷直接采纳他们儒生的意见,然后施行的光明政治。
也意味着在今后,他们儒生在兖州能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诉求。
这是数百年来,第一次出现如此清明的一次政治事件。
回顾历史,在以前,尤其是桓帝灵帝之时,天下贪官横行,遍地污吏,百姓民不聊生。
大汉朝堂内部无比黑暗,宦官外戚争权夺利,皇帝只知享乐,根本不管天下人的死活。
百姓们一直天真地以为,皇帝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实际上大错特错。
羊群的主人,怎么会与羊的利益一致?
在大多数时候,皇帝是不会为百姓考虑,他们的利益往往有害于百姓。
而在这个时期,儒生以及豪强的利益,经常与百姓相互关联。
比如朝廷苛政猛于虎,豪强躲入山中避难,百姓迁入山林寻求豪强庇护。
其中代表便是幽州的田畴,百姓在田氏庇护下在山中生活,日子反而比跟着大汉朝廷过的更好。
可惜,后来曹操一统北方,田畴被迫入朝为官,百姓们只能从山上下来,重新过着饿的半死不活的生活。
当有豪强的时候,百姓可以利用豪强躲避朝廷,能有多余的选择。
可以用脚投票,选择在豪强麾下,还是在朝廷麾下生活。
对于朝廷而言,豪强隐匿百姓,是挖朝廷的根基。
可对于百姓而言,朝廷税收不重,便入野为民。朝廷税收严苛,便隐入山林,依托豪强庇护。
多条选择,便是多条活路,百姓可以在朝廷与豪强的争夺之中,夹缝求生。
若是朝廷灭了豪强富户那些有钱人,百姓日子不一定会好,反而可能因为民间没有与朝廷抵抗的力量,使得百姓生命完全被朝廷拿捏。
到时候,日子反而会更加难受。
尤其是大汉的儒生,更是经常与百姓走在一起,共同对抗朝廷。
这时候的儒家读书人,许多都是心系天下,心怀志向。
比如桓灵时期,面对朝政腐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各地官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卖官鬻爵、任人唯亲,社会现实黑暗无比。
这黑暗的现实,引起了广大饱读圣贤书的儒生,还有正直士大夫的强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