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小二转身要走,朱元璋连忙喊道:“这...小二!此前是我们的失礼,初次来定远,有些不知,还请告知缘由!”
说着,韩宜可迅速从怀中掏出几块碎银,递到小二的手中,小二迟疑片刻,最终接过银子,叹了口气,道:“哎,事先说好啊,你们不可对朱大人不敬。”
朱元璋点头承诺:“这是自然!”
小二见状,面色稍缓,继续说道:“朱大人可是我们定远县的福人啊,自从朱大人来到定远后,他雷厉风行,抑豪强,顾百姓,所以但凡有人在定远不敬朱大人,我们百姓绝不允许!”
小二说完,又望向窗外,显得有些焦急:“罢了,罢了,你们自个在这喝吧,我得赶紧去看朱大人审理案子了,去晚了,可就只能在外面听声了。”
紧接着,小二匆忙地迈着脚步,离开了二楼,迅速消失在茶馆门口的熙攘人群中。
朱元璋等人望着小二离去的背影,心中更加疑惑和好奇,朱元璋沉思片刻,对众人说道:“这审案子,都能让百姓争先恐后,我们也前去一探究竟,看看这位朱大人是如何审理案子。”
众人起身,带着几分期待与疑问,走出茶馆,跟随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朝着县衙方向而去,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和期待的气息,百姓们脸上既有期待,又有敬畏,显然朱桓在他们心中有着极高的威望。
不久之后,朱元璋众人便到了县衙门前,只见那里早已聚集了密密麻麻的百姓,人人都在翘首以盼,他们用尽全力也挤不进去,只好在外面的百姓一同观看。
县衙,大堂中,朱桓坐在主位上,身前摆放着木桌,在其头上横梁上挂着名为公正廉明的牌匾,在其左右两侧,各有三名衙役手握水火棍撑在地上,在下方跪着一名女子,一名中年男子。
朱桓见到如此多的百姓前来围观,微微点头,示意公堂外的衙役维持秩序。
朱元璋环顾四周,忽然注意到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伯也在奋力往前挤去,他好奇地走上前,笑着问道:“老伯,您这么大年纪了还赶来看热闹啊?”
老伯停下脚步,抬头看了朱元璋一眼,答道:“朱大人犹如包青天在世,这等好机会自然不能错过。”
朱元璋更加感兴趣了,便问道:“哦?那此时审理的是什么案子?”
老伯捋了捋胡须,笑道:“瞧您这模样,看来是外地来的,不知道也不奇怪。这案子可是个大案,前些日子,县衙的典史强抢民女张夫人,不仅侮辱了她,还私自把她关入大牢,甚至妄图迫害她的丈夫,这不,堂上跪着的正是那恶吏和被害的张夫人。”
朱元璋微微点头,心中对朱桓的好感又增添了几分,他对老伯说道:“原来如此,多谢老伯告知。”
老伯重重地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担忧的神情,又带着几分期待:“朱大人一向公正无私,此次审理定能还张夫人一个公道。”
“那老伯,您觉得这案子会有一个公正的结果吗?”
“那是自然,朱大人断的案子,绝对是铁面无私,老百姓心里都敞亮着呢。”
朱元璋笑了笑,感慨道:“若是断的公正,确实是天下百姓之福。”
县衙中,只见朱桓有模有样的拿起桌子上的红木,重重砸下,“开堂!”
一时间在大堂中,传来衙役手里水火棍击打地面和嘴里传出的声音:“威~武~”
“堂下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