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不会让皇爷失望。”
高起潜主动开口,“皇爷定下了出征的日期,这许多的银两如何处置?只怕留在宫里头并不安全,可带上如此多的银两也不利于行军。”
“朕让王承恩采买了许多的马车,以及许多牲口,军士们使用的军马则由原来御马监各处马场提供,行军倒也无忧。”
朱由检当然不会把银子留下。
皇宫的秩序已经失去。
现在靠着他和军队的压制,等他和军队离开后,没有秩序的皇宫留下这许多的白银,只怕很快会被“偷”走。
高起潜没有意外,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
“皇爷要亲征,亲征是为了打仗,光维持粮草补给都不容易,千万两白银,至少需要上千架马车,加上需要的牲口和车夫,并不利于打仗。”
高起潜深知军队补给的困难,忠心耿耿的提出自己的忧虑。
朱由检并没有生气。
也知道高起潜的目的。
高起潜是懂军事的,主动提出不足,才能证明他的忠心,否则说明高起潜不忠心。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别人可以不说,而以知兵出名的高起潜必须主动提。
只是自己并没有要打仗。
许多人也怀疑皇帝是否要真的亲征去打仗。
把别人当傻子,自己才是傻子。
皇上真的要亲征,关宁军调动了吗,山东兵调动了吗,还有各处的军队。
朱由检知道各地的军队不可信。
可既然要亲征,总是要做出安排的。
朱由检有自己的安排。
可在别人的眼里,皇帝的种种举止,并不太像亲征,反而像借着亲征的名义夺权进行抄家。
皇帝没有回答自己,高起潜离开后,越发肯定自己的猜测。
皇帝哪里是为了亲征。
就是为了抄家而已。
成国公他们的猜测才是对的,只可惜,吴襄主动出头附和皇帝,让勋贵们没有了继续对抗的余地。
想到此。
高起潜内心越发凄凉。
他们太监就算读再多的书,立再多的功劳,也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哪怕掌握再多的权利,最终不过是皇帝一句话就能处置,于情于理都是没错的。
下辈子。
死也不当太监了。
高起潜离开后,朱由检叹了口气。
几百万两银子很多吗?
大明每年花在辽东的军费就有几百万两银子,结果连个水花都没有。
接下来无论是应对李自成还是多尔衮,都不是朝夕之间可以解决的,长期下来,银子的花费会如流水一般的消耗。
实力不如人。
钱还没有。
那就别玩了。
而且钱重要的是购买价值。
自己好不容易弄了笔钱,结果买什么什么大涨,涨价倒是无所谓,可伤民心啊。
军士们终于觉得自己可以过一段好日子,领的军饷没焐热,还不如物价涨得快,不等于没涨军饷么,军士们的士气还能保持?
恢复了原貌,自己岂不是白忙活了。
越想越生气。
朱由检召见了成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