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呢?
是一个显得十分懂事又十分勤快又显得十分精明的小女孩,这当然与荷花的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暗滋生长。
父亲的每一句话都激励鼓舞着她,在她耳边经常响起:
“空手出门,抱财归家;家有万贯,不如招进一文;火不烧山,地不肥,挑担担,不如刨矸矸(意思是在下力和种)……”等等。
父亲的这些勤俭持家,勤劳奋斗,家庭理财的谚语多得没法说。
勤劳的家庭是有组织有规律的,父亲都第一个很早就起床,背上一个大背篓,然后赶着牛羊群上山,把牛羊群安置妥当后到生产队出工挣工分,收工时在山上见到有值钱的东西和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树皮树根,枝枝叶叶,藤藤蔓蔓等等都弄回来。
供销社收购的,可以拿去卖,不收购的自己可以的就自己拿来用,因为父亲也懂得一中草药的医理,常常也有些人找他配中草药。
当然这里也许是有原因:一个是那时医疗机构也算一个空白,整个一匹大山,只有一个赤脚医生,药品又缺乏,加之钱上困难,赤脚医生又是外来年轻姑娘,知青来到这大山,一天要跑进这大山,走家串户,要很长时间才来一次,有时走到这里药也开完,要等第二天赤脚医生又从这开始走。
到地方有人开药后,绝大多数人钱又不是那么方便,有人只拿东西换,医生也为了方便,也同意拿东西换,可一天下来就够她受的,力气小,弄不动,这样很是不大方便。
还有一个原因在这大山里,对于西医来说,人们还有所抵渚,
一是这些花花草草的不要本钱,所以往收费他也不认真,甚至有时人家没钱,也就算了,有的人没钱呢,或者拿来几个鸡蛋,鸭蛋,或者端来两碗大米,玉米,麦子,或者捉一只鸡,一只鸭等等,这样方便。
而且不需要等很长时间,除非有事不在家,白天大家都要出工,轻一点的伤疯感冒或者腰酸背痛,不舒服都到晚上才有时间来这里看看。
赤脚医生住在区街上就更加不方便了。
紧接着母亲第二个起床,然后就是听到厨房里稀里哗啦,叮叮铛铛的声音,最后就听到圈门打开以及猪,鸡鸭鹅叫的声音。然后归于平静,母亲也去队里出工挣工分了。
随后大哥,二哥,荷花三人都起床了,兄妹三人谁起得早谁就把母亲煮好的早点摆上桌,吃了早餐就各行其事,该上学了的上学,不上学的该怎么干活的就怎么干活,活是头一天晚上父母亲就安排好的,到傍晚父母收工回来,父亲放下装满背篓里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后,把饭吃了,有需要加工的,父亲没时间就是母亲来完成,父亲有时间父亲来完成。
一到晚上父亲手里活忙完后:
第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过问三兄妹的活干得怎么样?这其间是有奖励的,奖励也是物质奖,什么笔本子之类,从没有过现金的。
荷花的父亲受其祖辈的影响,虽然是以农为主,但也有点商人的头脑他,做人很是灵活好学,他的手艺也颇多的,只是没收些钱,往往是别人随便给一点,母亲也往往在看不下去时说他,有时母亲也还有些埋怨他,但父亲却始终带着微笑说:
“我又不是专业干这一行的啊!以不是凭这维持生活的,就当养儿不算饭钱吧!更何况这些花花草草又不要什么本钱,只是用点时间而也。”
“担水不要钱,横路要功夫。”母亲说。
正因如此,在这大山一带父亲可算小有名气,荷花的父亲也经常看看一些中草药医理之类书,又由于药费随给,没钱也可以拿走,这样门前还真不少人。加之这大山一带又没有医院,一般点小毛病都来找他。
这么大的山赤脚医生也只有一个,这么大的山单单就跑路都跑不过来,何况还要检查看看配药,荷花的父亲这样无形中也减少了和解决了看病的压力,当然大病是不行的,还得去大医院。
所以父亲每次赶牛羊上山背上总有一个背篓,收工回来,背篓里除了猫枝,杜仲皮,五倍子外,不外乎就是些花花草草,树枝树叶树根之类的,父亲的背篓在我们的眼里父亲的也只不过是背篓而也,而也父亲的眼里就是百宝箱,济世救人的药箱。
每一次三兄妹在那里面翻找,都会遭到一回大骂。
在父亲的眼里世间万物都是一味很好的良药,只是自己不知道而也,就连那桐油灯余下每一次油垢,父亲都捡起来合在放在一瓶里,夏天一遇到蜈蚣,千脚虫之类有毒的东西,他就会用夹子夹着把它放进也准备好的桐油垢瓶里。
但这是有讲究的,这类毒物要活的,而且不能伤皮的,否则效果就会大大减弱了,什么皮肤病一类,只要涂上一点就会好的,这也是荷花目睹了邻家一个小孩,才相信父亲的话是有道理,父亲会修配锁,还会打置一些简单的家具,也会编制一些竹器,这些竹器供销社也收购。
母亲呢?也是一个心里善良勤劳,又是信佛,相信因果报应之人。
这些深深的影响着荷花的成长,对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荷花之所以能成功也跟父母的教育和影响是息息相关的。
父母是功不可没的,也至于后来三兄妹在这大山也小有名气,三脚鼎力——大哥承包大山所有的林场,为荷花食品有限公司源源不断的输血,二哥承包大山所有的土地,也为荷花提供血液。
父亲的背篓里还有一样东西就是粮食,一到收割时,父亲的背篓就从不离开过自己,父母就会加班加夜的收割。
荷花的母亲也是一个勤俭持家,贤妻良母,不但有一手好的烹调手艺,不管多差的原材料,一经她母亲的手,就是香甜可口的饭菜,她也喜欢加工,把一东西弄成另外一种可口可味食品(加工吧),比如搞腌制,泡制,凉制,发酵等等。
荷花一到傍晚收工回来时,衣袋里也少不了半夏,麦冬等等这些东西。
总之是只要是能换钱的,父母都会弄回来,该加工的加工,该处理的处理。
因此荷花不懂的就向父母她打听,而且问得非常详细,她也春上掏半夏,麦冬,夏天采集猫皮(一种植物皮,是很好的造纸原料),秋天捡油桐籽,木卷籽,木橡籽(那时用来烤酒的原料)。
半夏,麦冬(它们都是常用的中药材),然后打听怎么加工,怎么出售,到什么地方出售,那时收购这些东西都是供销社。
可加工半夏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掏来的新鲜半夏要放入小量熟石灰,半夏是有轻微毒性的,长时间搓洗,手带麻痒。
搅拌均匀后冲洗搓洗,把半夏外皮去掉干净。
搓洗也挺讲究的,用力要恰到好处:力道过大容易把半夏弄坏;力道过小,又去不了皮,影响质量。
冲洗干净后直接把它用火或者太阳暴晒干。
这些药材的加工来说相应麦冬要简单得多,只要把它的根掏出来,把根上的颗粒折下来洗干净,然后晒干就行了,可麦冬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间,采收也不是很容易的。
这些东西只要有足够干就可以出售了,正常的质量好的是颗粒大均匀白色的;当她知道供销社收猫皮(一种用来糙纸用的原材料),而且价格还贵。
可是要采集它也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为了帮忠于,在她本就天不怕地不怕的天生性格又多增添了一份勇敢。
她每天一放学就背上背篓上山,爬峭壁采集,然后采回来的猫枝再扒皮,把扒下来皮第二天晾晒干,最后打包拿去供销社卖掉。
一到秋天她就更加繁忙,因为很多东西都秋天采收,所以荷花就要抓住秋天的机会,比如可以去捡人们掉在地上的油桐果,把捡回来的油桐果堆放在一起来等待外皮烂掉后。
然后再把里面的籽用小刀撬出来烘干,干后就拿去炸油房卖,油房的师傅用它来炸出来桐油是工业品(广泛用在工业上);同时又可以捡木卷籽,然后把木卷籽卖到炸油房,木卷籽也是工业品(木卷籽那时主用于制作肥皂),同时还是食用油(当作食用油时要小心,此油具有轻微毒性),做食用油时要特别小心,熬油必须要熬到油泡一点没有,才可以下菜,不然吃了容易拉肚子;可王忠于家是这种油都吃不上的,一年没沾上几顿油星,唯独只有过春节才有这样的高档享受。
木橡籽是烤酒原材料。就这样荷花终于筹足了王忠于和自己上学的所有费用。
那时的学费一二年级两元五角,三四五年级才三元八角,就是初中也只有七八元,没有六年级。
但除了学费还得需要家庭作业本,晚上要学习还得照明,王忠于家又没有钱买煤油,连桐油灯都是用土制的破了有底的碗做的,放上他家晚上一直没照亮过,到晚上全家人都蜷缩在很破的被窝里。
通常都是需要时用稻草把,或者向日葵枝干,或者其它的,反正只要是基本可以能照亮的都用,这些东西都只是用来照顾母亲用,至于煤油就没有了。
那时的学校都要搞勤工俭学,使他俩知道了可以转运焦炭,而且又不需要本钱。
于是,荷花除了上学就去拾,有时间也弄回一花花草草弄来熬给王忠于的母亲喝,有时还真管用,在有时间的情况下,荷花也慢慢学着背焦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