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是个有趣的地方,你在这头,他在那头,大家谁都不知道谁在哪头。像是很远、又像是很近。
在云舒为朋友圈中的文字感慨的时候。张尘风,朋友圈中写“股票分析”的作者,正在给他的董事长发了一封内部的信函。他不知道他的观点是否会被采纳,但无所谓,他仅仅是表达一些观点,为领导提供选择而已。
张尘风是威海银行战略部的员工,战略工作这个东西最难搞。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爱面子,似乎这个战略必须是领导提出来的,才显得领导的英明睿智。所以人才从事战略工作,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就是服务于领导战略的可行性落地,而不是提出战略本身。是为战略的实施扫清障碍而不是探索新战略的可能或质疑战略的对错。
微信群内,一个doc的word文件中,寄给董事长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解放思想乱讲话:关于建立悬赏积分任务榜的可行性分析
今天我看了一个文件,讲了咱行提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四点标准——“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看了这一段我在想啊,什么是事?事就是任务。做事就是完成任务。我旁边放着一本书,叫游戏化思维。游戏化思维是指,设计一种游戏,让人们有参与感、体验感与成就感。
首先我在这里声明,我想不想被提拔?我在此郑重声明,我坚决不想被提拔。为什么?昨天和董秘进行了交流,人生一辈子要处理两个关系。一个是人与人的关系、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两个关系融洽了,人生就幸福。那么人和人的关系怎么才能融洽呢?不争就会融洽。单位的问题就是一遇见提拔就挤破头地争,然后内耗大量的脑力去搞“外斗外行、内斗内行”的事情。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怎么处理?必须基于在基本物质生活、家庭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够更有时间和精力去亲近大自然。工作主要是为了赚工资保障人能够有余力去更好地亲近自然。为什么很多人的理想就是赚了很多钱,然后去旅游。旅游是什么?旅游就是去处理与大自然的关系。
我们现在考核奖惩设计架构,整个就是围绕如何激发提升人与人去“争”的积极性去设计的。我上半年在某支行考察的时候,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就是下面的人啊,会自行组成团队,然后抱团竞争。竞争不是坏事,坏事是输不起,动不动就输恼了。恼了就记仇,记仇就互相伤害,无论是领导给下属穿小鞋、下属越级打报告。我打破头脑都想不通,我们那么好的同事关系,一遇见利益就变成仇人。我觉得争不是问题,问题是因为生活中由于“争”的规则在设计上有缺陷使得很多好端端的同事关系变成仇人关系,完全没有必要,何苦来?争可以,但是我们必须设计一种制度让大家争的不伤感情,越争感情越深,这就是“悬赏积分任务榜”概念提出的初心。
美国那边的部队是打积分的,类似于我们玩游戏去一个任务玩家那里领任务,然后完成任务后获得积分。然后根据积分高低,决定级别晋升和功勋授予。这个制度如果套用在行内或者说某个小范围的部门内搞创新,搞一个能满足“赏金猎人”这种角色存在的制度环境,会不会有效提升同事之间的亲密度?尤其是大学实习生,内部倘若有一个任务选择榜单,榜单上的任务可由同事发布,积分与任务挂钩实行任务拍卖制(拍卖方法从起拍价积分1开始,每次升1分向上拍卖,任务领取者就像按按钮一样抢任务做,做不成再放出来拍),然后任务领取者可以去领取任务,赚取积分。能够建立一个可供实习生选择的任务榜,让实习生去完成任务、赢积分,按照积分搞排名,一目了然。搞排名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通过发布任务和完成任务,使得智力资源和体力资源,整个劳动力资源都处于一个解决单位问题上,而不是在内部斗争消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