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此处,魏文元像是有些走神。察觉到自己的失态,他连忙提问,试着掩盖过去:“诸位在史学中应当学过这一役吧?”
有弟子回复道:“学过。”
魏文元接着讲学:“第三种作战类型,是遭遇,指敌我双方突然相遇,尚未展开阵型。这三种作战环境并非完全分割的,而是会随着战场情况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根据这三种作战场景,我们制定了多种战术,比如室内破袭、野战拉锯、要塞防御等等。其中最常见的战斗情景,便是缠斗。又可以按照接敌距离和作战方式,分为白刃和鸢斗。”
“白刃,指的是贴身肉搏。鸢斗,指的是在空中飞驰作战。对于能够御物飞行和放长击远的修士来说,鸢斗,便是最常见的作战情况。因此,我以前辈们的作战经验为基础,开创了这一科,希望各位能认真研习。”
众人闻言,心中一凛,没想到这位村口教书先生模样的师叔,竟然是这鸢斗术的开创者,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魏文元一边摇着纸扇,一边讲解:“不仅是鸢斗,所有战法的奥义,都在于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以鸢斗来说,便是以优击劣。各位可以做笔记了,这个概念很重要,叫做‘夺优’。”
众弟子闻言,赶紧润好毛笔,准备记录。
“我们将人的方位以九宫八卦表示,身在中宫,那么离宫便在身的正前方,为火,是最便于我们施展攻势的方位。而坎宫,也就是我们的正后方,为水。坎者,险也,这也是对我们威胁最大的方位。”
见有些弟子面露疑惑,有些弟子已经开始比划了起来,魏文元便也停下来,询问到:“这不难理解吧?各位所学剑法大多是攻向面前的,若有敌自你身后发起进攻,自然难以抵挡,是也不是?”
“是。”众弟子稀稀落落地回复道。
魏文元循循善诱:“在白刃中,打击高于自己的目标,是不是比打击低位时,要显得更困难?”
众弟子答:“是”。
魏文元问:“为什么?”
有一名弟子回答道:“因为向上攻去时,还要克服手臂和剑的重量。可若是向下攻去,则可借助它们的重量。”
魏文元点了点头,道:“正是。再者,若是以高打低,所击之处多为要害,比如面门、脖颈。反观以低打高,则多攻到肩部以下。因此,鸢斗之时,要尽力以自己的离宫位对准敌人的坎宫位,并且形成以高打低的态势,这就叫‘夺优’。”
“自然,别忘了太阳。要尽量背光进攻,迫使敌人逆光接战。在阳光的照耀下,我方的身形会变得模糊,敌方判断距离时会更加困难。再者,对方的眼睛也不会好受。”
有一名弟子问到:“请教博士,人并非不会转身,若敌直接转过来面向我,不就很难夺优了吗?”
听到“人并非不会转身”,许多弟子倒是哄笑了起来。
魏文元并不在意,答:“很好,各位若有疑惑也请千万提出来。你忽略了鸢斗的现实情况。在白刃中,自然,若背后有敌人,一个旋身便可消除来自坎宫的威胁。可鸢斗时,双方往往都在高速飞行,若想瞬间调整身位,是极难的。”
“就像你朝着南方疾驰,突然要变向往北方跑,那换方向的时刻便要强行停住,再重新启动,这时候速度会大大降低,是也不是?”
那位提问的弟子回答道:“是。嗯…好像明白一些了。”
“因此,鸢斗中的机动与白刃中的机动略有不同。多谢你这个问题,引出了下一个我想重点分享的概念,叫做‘势’。比如,”魏文元环视四周,指向了顾惜舟面前的葫芦:“那个葫芦如果掉下来砸在脚上,会把脚砸疼,是也不是?”
弟子们答:“是。”
魏文元解释道:“可现在那个葫芦并未砸下来。此时,我们认为,这个葫芦就拥有着相对于脚的‘势’。在它砸下来的时候,则把‘势’转化为了‘动’,好理解吗?”
可能因为在讨论他的葫芦,顾惜舟感觉这个问题是冲着自己问的,便回答:“明白。所以,鸢斗时,也应该尽量出现在敌人的上方,以便随时将相对于敌人的‘势’转化为‘动’,用以追击。那么,夺优的三大原则,就是逆光、咬坎和制高。”
魏文元点了点头,道:“不错,你总结得很好。只是这‘势’不仅可用于追击,也能用于在空中做其他机动。这些机动有的是为了进攻,有的是为了防御或逃脱,各有目的。但所有动作的核心,就在于掌握自己相对于敌人的‘势’,来不断‘夺优’,最终消灭敌人并保全自己。”
顾惜舟又问:“请教博士,若敌我双方都欲咬住对方的坎位,那岂不是很容易出现二人转绕的情况?就像是…呃…就像是两只狗都想咬对方的尾巴,结果便在地上转起了圈。”
众弟子闻言,又发出一阵哄笑,只因顾惜舟的描述实在太过生动,有画面感。
魏文元道:“正是,这的确是鸢斗中极易出现的情况,敌我双方互相想要咬住对方的尾巴,如同狗斗。这个情况被称为‘太极缠’,就像太极图案中阴阳双鱼的动态一样。”
朱广白坐在顾惜舟的旁边,此刻不禁提问:“请教博士,那么您的鸢斗术应该是本门最强的了吧!”
众弟子正被那些复杂的概念搞得有些头疼,此刻倒也不免期待起了这插科打诨的问题会有什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