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栈里,赵林在加紧复盘着这几日自己身边发生的一切。
从细微零碎的蛛丝马迹里大胆推理,最大限度还原真相,是一个优秀法官的必备素养。
而这次,越接近真相,他越有生存下去的机会。
从已知的信息来看,知道自己存在的人共有两方。
一是施邦曜这边,一是带队搜拿的骆养性那边。
自己面临的危险也主要是来自这两方人。
搞明白了这两方人对自己的态度,自己才能有的放矢。
赵林知道,任何人深思熟虑的行为都是其立场的外化。
要想抽丝剥茧,须先从他们的立场出发。
先看施邦曜这边。从其言行及今早的遭遇来看,其人并未投靠农民军,屁股还是坐在大明朝那边的。
那么他寻找朱慈烺的原因就呼之欲出,想带其到南京即位复国而已。
施邦曜寻找自己的驱动力则或为士大夫忠贞气节的名,或为拥立之功后高官厚禄的利。
假设施邦曜知道自己不是真正的朱慈烺,那么其就无法从自己身上获得忠君报国的价值体现。
可单论高官厚禄的话,根本则不在于自己是不是,而在于施邦曜能否让别人觉得自己是,继而能否顺利即位。
这样一想,或许自己不是真的朱慈烺反而更好控制,是与不是都不是关键。
假设施邦曜误以为自己就是朱慈烺,一切就更加的顺理成章。
总之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施邦曜真实想法如何,实现的前提都是要保住自己不死在这紫禁城,并且顺利到达南京。
施邦曜虽然被农民军抓了,但其身后势力还在。
那虬髯大汉带走施百顺、蒋泰兴二人,肯定不是没有道理的,目的多半还是为了找到自己。
而施邦曜即使真的有想挟个假天子以令诸侯的心思,那他也会把自己是个冒牌货这个事实控制在尽量狭小的范围里,最好就是只有他一人知道。
所以他这一方剩下的人里,有极大概率并不知道自己不是真的朱慈烺。
反而有了施邦曜昨夜的一跪,以及施百顺和蒋泰兴这些人的背书,他们坚信自己就是太子殿下的概率更高。
如果自己走投无路,施邦曜一方可算是自己最后的退路。
另一个就是今日带队搜捕的武官骆养性了。
依然是从立场开始分析。
很明显,这人已经投靠农民军了,那么抓自己自然就是献给李自成,为新朝纳投名状。
赵林坐在桌子边手指敲了敲,拧眉陷入了沉思。
他仔细回忆着当初和骆养性四目相对时对方神情上的细微反应,骆养性即使进行了掩饰,赵林依然能够读出他眼中的惊讶和疑惑。
如果是这样的话,继续推导下去就会陷入一个悖论。
假设这人以为自己真的就是朱慈烺,那么两日前在街面上相遇的时候,他就应该令人拿了自己,最迟也不会耽搁到入夜。
而假设那人一眼就认出自己只是同朱慈烺长得相似,那他今天大张旗鼓搜索施府的目的又何在?
只是为了抓一个冒牌货回去交差?
即使是打定主意抓冒牌货回去交差,当场抓与搁两天再抓对他又有何不利?
逻辑不通,逻辑不通。
赵林摇了摇头,如果推导不下去,那只能是自己的前置条件就是错的。
也就是说,虽然难以置信,但这个骆养性的立场也是站在大明朝那边的!
赵林深吸一口气继续推导下去。
假设这人也是个大明忠臣,那么,他自然不会真的去抓大明太子用来献媚李自成。
相反,他应该暗中保护自己才对。
那他今日为何又带队到施府掘地三尺去找自己了呢?
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真正的朱慈烺!
就像自己现在被困在北京城里,期待着朱慈烺被抓一样,他抓了自己,真正的朱慈烺才会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