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若虚迫不及待地追问:“那么,发掘出金乌方壶的具体地点,究竟在哪里?”
根据温碧君的提示,萧若虚来到了金乌方壶的发掘地点。
这里是一口千年古井,方壶便是在井底被挖掘出来的,如今,这里是归墟市免费旅游景点之一,但是游客稀少。
萧若虚来到井边,井口边缘,一丛蔓藤,从井沿的缝隙中生长出来,叶片边缘勾勒出细腻的锯齿状纹理。
它们缠绕在一起,形成了一条生机勃勃的绿色绳索,从井口缓缓垂落,直至消失在井底深处。
要爬下这口井,借助这蔓藤无疑是最佳选择。
在确定井下没有人后,萧若虚将事先准备的洛阳铲、木杆、手铲和铁锹扔到井底。
洛阳铲能够深入地下提取土层样本,通过对铲头带出的土壤质地、颜色和包含物进行分辨,判断地下有无遗存及其分布。
手铲主要用于精细发掘,可以刮面、清土、找边、划线,铁锹在需要快速清理大量土壤时使用。
萧若虚小心翼翼地用手试了试蔓藤的牢固程度,确认无误后。
他双手紧握蔓藤,双脚寻找着井壁上突出的石块作为支撑点,一步一步向下攀爬。
随着他的动作,蔓藤轻轻摇曳,叶片间偶尔洒落的几滴露珠。
随着深入,井内的光线逐渐变得昏暗,他的目光时而望向井底,时而抬头望向那越来越远的井口。
枯井的井底,是一处被时间遗忘的角落,井壁斑驳,石缝间顽强地生长着几缕细草,却更显其荒凉。
井底铺着一层厚厚的枯叶与尘土,混杂着往昔雨水的痕迹,散发出一种沉闷而陈旧的气息。
一束微弱的光线从井口艰难地穿透而下,勉强照亮了这一方狭小的空间。
在这死寂之中,偶尔能听见井壁间细微的回响,井底中央,一块残破的石板孤零零地躺着。
上面刻着:
世人皆瞩目前之利,而忽于深远之图,目光短浅,只见蝇头小利,而昧于大义所在。殊不知,利有深浅,图有远近,只顾眼前,必失长远,悲夫!
原先挖掘金乌方壶所留下的坑洞虽已被回填,但仍依稀可辨一些挖掘的痕迹。
洛阳铲,长四十厘米,直径达二十厘米,一旦装上那韧性十足的木杆,便能深深探入地下十米。
萧若虚首先挥动铁锹,铲除那些回填的泥土,这些泥土较为疏松,即便如此,也耗费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
再往下,泥土变得坚硬起来,显然,上一次的挖掘工作正是在这里结束。
萧若虚手持洛阳铲,深入土层,小心翼翼地取出样本,细细观察其结构是否均匀。
不均匀的土壤结构往往暗示着地下曾有过挖掘活动,然而,眼前的土壤结构却异常均匀,这表明地下并未遭受过挖掘,有遗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接着,他转而仔细辨别土壤的颜色,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层次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生土的颜色通常较为纯净,灰土中可能蕴藏着大量的包含物,而夯土则显得尤为坚硬。
若土壤颜色突然发生变化,很可能是地下遗存的迹象,但遗憾的是,眼前的土壤颜色十分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