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院回家,一周后又去门诊输液,不管怎样父亲的病情在忐忑不安中还是慢慢好转了。因为夜里经常睡不好,父亲每天清晨总是很早就起床,和母亲吃好牛奶鸡蛋泡饼,七点不到就披上大衣换好足力健,在客厅里踱步等我们。我告诉他门诊是七点半开始不用起太早,有一次他看错时间六点五十就要出门。他想早点去,有个床位可以躺下来挂水。
我通常是六点左右起床,收拾好喝杯咖啡吃个点心,随便吃块蛋糕,桃酥,小面包,有什么吃什么。先生也和我一样早饭吃得随便,开始两天陪我和父亲一起去门诊,后来父亲不用搀扶,他就去买菜准备午饭,回来途中弯到门诊看下我们。
母亲有时跟着女婿一起去买菜,多数是我们出门的时候她拿着扫帚开始打扫房间,到九、十点钟,衣服都晾出去,她再到门诊来看看,坐着聊半小时再回去。门诊有位女医生坐诊空隙间,也经常帮忙换药拔针,笑眯眯和我们聊几句,还给我配了两盒中成药,可以刷母亲的医保卡支付,后来竟然解决了我的贫血问题,让我很惊讶。
遇到下雨天,先生和母亲说顺路滑别去门诊了。她说要去送双靴子给我,虽然我的跑鞋也防水。要不就说去换我上个厕所,门诊有两个护士两个医生,还有前台负责人随时看着病人输液。医生们看到母亲打招呼,奶奶又来了。
我后来也知道和他们都讲不通道理了,也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想法,要出事的话怕也没用。问诊时说到洗澡可能受凉了,那位男医生和我说,让他自己怎么高兴怎么过吧。又指着我和父亲说,小棉袄啊。
是啊都八十七了,还能自己上厕所自己洗澡,还要怎样呢。走去门诊的时候,我们要搀扶他是不让的。我们说有种四脚拐杖可以折叠起来拄着走路当拐杖,也可以累了就打开坐下来歇歇,他说那是七老八十不行的人才用,人家谁谁都九十二了,还走得飞快。住在病房的时候,我们说医生关照多休息不能累着,他吃好饭一定要到走廊上来去走一趟,说活动有助消化,尽管保洁阿姨刚擦完湿地板。临出院哮喘病友也关照他,咳嗽最怕受冷了,回家注意保暖不出门,他说闷在家里身体也要坏的。有个阴天刮风又降温,我和先生在外面买点东西回来,看到他一个人在小区里溜达,没带帽子光脚穿鞋,还没穿棉毛裤。是的什么他都坚持自己的道理,即便是一个多月以后,跑出去锻炼,当中头晕眼花,还说和以前好好的真不一样,我咋知道还没好透呢。
有个什么都喜欢讲道理的父亲,就有什么都讲不赢得母亲,不过母亲也有杀手锏。从小就知道他们俩会吵架,还动手。经常说话说着就语气紧张声调高亢起来,不过也不会太害怕,因为他们很少迁怒于孩子。相比较父亲事事论理,我更不喜欢母亲不讲道理,对孩子经常发脾气扇耳光,和父亲吵架还破口大骂,满嘴脏话连篇毫无意义,而且她一生气骂累了就自己睡觉,不管家里吃喝,最后总要父亲端着吃的去哄她起来。
从小挨母亲打后,还有父亲抱着哄的记忆,挨打已经成为平常,呵护却是难能珍贵。到青春期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再不被动挨打,挨骂也会顶撞回嘴。现在还记得,母亲和我扯着一个什么工具对峙着,谁也奈何不了谁。在上班前待业的一年时间里,我总是东家亲戚躲西家亲戚藏,不愿意呆在家里和父母长时间相处。长大后直至现在,我仍然痛恨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