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舟会通过佛法的宣讲让客户意识到他们是多么的缺乏耐性,犯了佛法的诸多禁忌,是错误的。应该相信因缘的指引,既然因缘指引大家走在一起,就是让大家共同修炼,以到达彼岸的世界。成舟的客户中有不少人都是相信佛教的,当然他们对佛教的研究是很肤浅的,基本可以概括为虔诚的傻瓜,因此也容易被人愚弄。成舟显然就是这样的高手,他总是能用似是而非的理论来为他服务。
成舟每天不知道要重复多少遍类似的话术,还果真有不少投资者对他们的行为感到可耻,觉得是自己修行不够,以后还是要多到成舟这来向老师请教。成舟表面上无比淡定,就好像他讲这番话不是在为他自己,而是在为了他的客户修行一样。但是,心底无比焦灼,只要客户有一点疑虑,他就要快速琢磨出一种新的说辞,而且还不能让对方感觉到这是用来对付他们的。
但是,各种P2P密集暴雷跑路的报道还是压垮了这些客户。除了少数佛学深厚的投资者,大多数投资者突然意识到成舟的生意和其他各种P2P没有差异啊。他们就开始缠着成舟要本金。成舟根本拿不出来钱,因此只好不停推延,但是这种事情只要发生了一点端倪,就会像瘟疫一样迅速传开。投资者纷纷到他的四合院,那些职业装青年男女自然是跑得一干二净,连煮饭的阿姨都因为没有拿到工资而跑了。房东赶紧上门,驱赶这些投资者,房东担心这些人打砸四合院,到时候还得他自己掏钱来修缮。成舟还是保持电话畅通,态度诚恳,说现在是借出去的,他并没有卷款逃走,等别人还了他之后,他一定按照约定还上。
到了这个时候,就更加佩服成舟选择客户时的一些标准了。比如,每户投资者的金额都不要太大,不要占家庭财产的比例太大。只要占比一大,出了这种问题,客户会找他拼命。正因为占比不大,投资者即使承担这个损失也不会对家庭财富伤筋动骨。而且,他们可能还不想让配偶知道自己闯了祸,因此也大多不想把事情闹大了。毕竟这点钱还不至于把家庭拖垮,但是夫妻反目是真会把家庭拖垮的。另外一部分是佛学深厚之人,他们一方面同情成舟,认为成舟也是被人骗了。另外一方面也觉得这都是自己贪婪、嗔恨、愚痴造成的,说到底是他们修行不够。
成舟的影子银行规模并不是太大,受害者人数也不多,而且这些受害者基本都选择了息事宁人,没有让成舟背上刑事案件。成舟还是有一些愧疚的,这些客户中又不少人是真把他当朋友的,有很多话不愿意和配偶讲,但是也能和成舟讲。回首这几年,成舟最开始只是想借着马梁的圈子赚点中介费。但是不少客户都非常信任他,这种信任一方面让他感觉到了成就感,被人需要的成就感,就像教父里的老教父那样,帮助各路朋友解决实际困难,助人顺带助几。轻资产,运营成本也很低。当然,成舟还是想得太浅,老教父能帮人排忧解难不是因为他的智慧,而是因为他背后庞大的打手队伍。成舟的业务刚开始的时候,他天天琢磨各种经书,用一种现代的语言来阐释经书,抚慰客户的心灵。但是,这样的业务范围还是太窄了,纯粹的道友人数有限,很难真正供养他的业务。他进行了调整,就像整理校友录那样,去撮合各种关系,顺带带着大家念念经来增加他的价值。这种业务也不容易长久地干下去,撮合双方完成了业务之后,下一笔的业务就未必再通过他了。即使老板愿意,但是双方的业务员恨不得自己就去直接勾兑起来。成舟后来意识到了,这种教父般的人物之所以存在,那是因为背后有一群打手,只不过这种打手倒未必是真正的靠拳头吃饭的家伙,而是只属于他的可调动的资源。可以说,成舟走上影子银行之路可以说是被迫的结果,不这样做的话,那他的公司能否持续运转都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马梁此刻还在游山玩水。出售煤矿之后,马梁获得了一笔不小的资金,这也是他这些年积累起来的财富。如果煤炭没有出现这种全行业亏损的话,马梁也不至于出售煤矿,那马梁的财富将会增加几个数量级。马梁也不抱怨,一来是行业性的下行,这种趋势性力量很难抵御。二来毕竟也没有亏损。在李总的斡旋之下,马梁把煤矿投入的成本基本都收回来了,只不过没有赚到什么钱而已。
不过,马梁此时有点庆幸把煤矿转手了。从头年年底,国家就制定了针对煤矿和钢铁等过剩产能行业的去产能计划。之后,各地就开始了大范围的关停并转,小型煤矿、个体矿等是关停的重灾区。如果马梁不转手煤矿的话,他的煤矿也可能是关停并转的目标之一,那马梁可能也就会遭到真正的损失。
马梁现在基本是了无牵挂。爷爷已经去世,父亲降职之后就办了退休,也算是平稳落地了。要说有什么心病,那就是马梁的婚事,不过这种事也是急不得的,当事人都不着急,外人也是没有什么办法的。因此,他们也就索性懒得管了。马梁在赋闲之余,也全球各地旅游,体验各地风土人情,也思考下一步做些什么事情。当他旅游到了一个南欧小国时,顿时被当地旖旎的海景、悠闲的生活、整洁的环境吸引,他觉得这简直就是一个梦境般的地方。之前就有不少朋友在推荐移民,他没有任何行动。一方面煤矿的事情搞得他焦头烂额,另外一方面爷爷病重、父亲降职这些事情也让他烦心。此刻,当真正到了这些比较热门的移民目的地之后,也非常心动。他的财力使得他几乎可以移民到任何一个国家。但,他想找一个自己真正想去长居的地方。天天在国内看惯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此刻一看到这种闲适的生活就非常动心。和父母商量之后,他们也同意一起移民,反正就是多拿一个身份,国内国外都可以自由选择居住,这也是大多数有钱人的选择。只要决定移民,过程就是小事了,中介机构就能帮他们负责整个流程。这个南欧小国本来也很欢迎这种带资入驻的富裕阶层,因此移民事宜也办得极其顺利。
马梁回国落地BJ之后去拜访李总,刚到李总家,他突然兴起想知道成舟近期在干什么。他拨通了成舟的电话。成舟此时又回到了BJ。之前影子银行业务欠下的债务也进行了处理,把借出去的钱收回来之后按照比例退还了出借人。缺口仍然不小,不过好在这些人都不是一般的有钱人,大多都是企业老板或者他们的配偶。成舟把这些缺口按比例分配给了所有的出借人,让大家都承担一点亏损远比让少数几个人集中承担损失要好。对这些有钱人来说,承担一点亏损也就是毛毛雨,他们虽然心理不舒服,但是也没有伤筋动骨。如果把这些亏损集中让少数几个人来承担的话,这些人可能会不依不饶,那成舟就难以安生。
李总见周聪在和老同学聊天,他对成舟已经基本没有印象了,只知道这是他的大学室友,毕业后一直在干金融。李总让马梁问成舟晚上是否有安排,要不就到李总四合院一起聚聚。成舟正求之不得。他知道李总是一个人脉极广、产业范围很大的企业家。像成舟这种本身没有太硬背景的人往往都需要依靠一些背景深厚的老板才容易成事,这也是成舟认为如果自己要成功就必经的一条道路。这些年成舟认识的老板不少,也和这些老板做生意,但是这些老板以暴发户居多,或者一些中小老板,真正的大老板不多,而且愿意把他真正当作盟友的大老板更是没有。他一直想和马梁合伙做生意,再通过马梁引入一些大老板,但是马梁对他的皮包生意也没有太大兴趣。这个目标也一直未能实现。
成舟现在又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这些年所积累下来的东西也就一套房子了,这还是上一个牛市阶段赚到的。之后的几年,虽然搞的风风火火,但是却一直拆东墙补西墙。他非常焦虑,不是焦虑还欠一些客户的资金,二是焦虑未来何去何从。他是他们那个地方的第一个重点大学生,现在当地都还流传着他的传说,但是他却一事无成。这种落差使得他不甘心,但是又找不到突破的地方。就好像蚁穴里的蚂蚁一样,天天都忙忙碌碌,但是始终在那方寸之间徘徊。
到了李总的四合院,成舟发现四合院几乎没有大的变动。快20年过去了,四合院仍然维护得非常好,干干净净,装修简洁朴素,但是所有摆饰都是高档货。金丝楠木的条桌,巨大的灵璧石摆件,黄花梨的圈椅,紫檀的书架,一看就是名人名作。成舟租的四合院和李总这个院子相比,不仅仅是面积小了很多,档次也是相差太多。成舟这些年经常和土豪们打交道,也慢慢对高档物件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也大体能分辨物件的成色了。因此,当他一看到李总四合院的摆设之后,就知道李总财力雄厚。他甚至期望和李总能有实质性的合作。但是,李总这种人人脉广泛,又怎会看上他呢?
李总家的厨师正在厨房里准备晚餐,李总、马梁和成舟在茶台前品尝今年的春茶。李总问成舟近期在忙些什么,成舟给李总介绍了他的影子银行业务,当然没有说现在已经玩不下去了。李总一听就明白了,他知道这种业务只要一个环节出错就玩不下去了,风险是非常高的。这里最重要的风险不是在资金端,而是在借款端,只要借款端出现了违约,那这种高杠杆的生意必定会导致风险成倍放大。但是,要做大这个生意除了要有足够的出借资金方,还需要有高质量的借款方。资金供给方更容易找,但是高质量的借款方,尤其是要大规模去找高质量的借款方是很难的。只要借款方的数量一多,就必定会碰到质量很差的企业,那就给这整个资金游戏带来了威胁。
李总也直言不讳,说成舟这个业务幸好收手了。如果要继续玩下去的话,成舟将会引来灾祸。李总给他分析到,社会平均利润率在8%左右,而且这个8%只是平均利润率,有的年份更低,有的年份稍高。这意味着两件事情,如果把这个生意当作一个稳定的生意的话,那就必须每年都找到8%以上回报的资产,这是不可能的,产业都是有周期的,不可能是平稳的。其次,任何超过8%的回报都要叠加足够的运气,去找到更高回报率的资产。如果只是偶尔做几单这样的业务的话,要找到回报率8%以上的资产还是有可能的。如果要大范围地、每年都找到8%以上回报的资产,那就不可能了,因为这意味着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必须要超过8%,而且还要非常平稳。因此,如果成舟的业务摊子铺大了,就意味着他必定会碰到利润率不到8%的借款方,且这些企业还有可能连续几年都经营困难,还款能力就会碰到问题。只要一产生烂账,就需要更大的业务量来填补窟窿。而这又必定会碰到更多的烂账,因为只要一扩大借款方,就会碰到更多质量更差的企业。因此,这个业务要持续的话,必须控制好资产端,把借款方的质量把控好。
要控制好资产端的质量,就必须找到那种高回报的行业。在一个高回报行业快速发展、对资金需求较大的阶段,找到一家可靠的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样的话,这个业务的风险才是最小的。成舟听完觉得李总真是行家里手,一下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这就是成舟这些年做生意碰到的最大问题,他知道怎么去和负债端打交道,怎么做营销,但是一直找不到有足够体量、足够信任、足够质量的资产端。
成舟对李总的分析佩服得五体投地,也说了自己面临的苦恼,说自己一直在寻找这样的可以长期合作的对象。李总慢悠悠地说,或许他们可以合作。成舟一听就来劲了,这可是一个榜上大款的机会啊。如果能和李总合作,那他的成功也是指日可待了。他连忙就和李总讨论合作的方向,希望乘热打铁,把事情谈出个眉目。
李总旗下有不少生意,其中一块很大的生意就是房地产生意。房地产经过快两年的调整,现在国家已经出台了各种政策来鼓励房地产的发展。李总说,根据他的判断,这一轮机会就是房地产的最后一轮机会。虽然房价高,但是总量还有空间,因此还不至于风险太大。经过这一轮发展之后,房地产的总量可能会出现过剩,房地产以后就再也没机会了。因此,这是时代赋予的机会,一定要抓住。李总说,房地产的周转快,利润率高,可以负担得起更高的利率。过去几年,银行对开发商有各种限制,使得资金缺口较大。如果能从投资者那里借来资金,在支付完利率之后,都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成舟打交道的土豪中,也有不少小型地产商,他们确实都赚到了不少钱,但是苦于资金压力以及规模太小,也没有能力继续扩大经营,行业呈现了集中化趋势。
成舟知道李总是马梁家的世交,背景雄厚,因此成舟觉得这是天赐良机,也不枉和马梁同屋一场,总算找到了一个发财机会。马梁也很高兴,他的同学能和他家世交之间能找到生意的结合点。讨论下来,成舟重新开一个金融投资公司,以9%的利率发售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募集来的资金定向投入李总的房地产公司,李总给他12%的利率。这样一来一去,3%的息差就到手了,而且资金占用效率也非常高,不用再四处寻找资产端了,资金也不会闲置。
成舟此时手头没有什么钱,但是他也不愿意让李总发现,他害怕李总认为他没有实力而反悔和他的合作。其实,李总压根就不在乎他的资金实力,而是看重了成舟的募资能力。他既做过这个生意,而且也知道怎么和客户去推荐产品,这才是李总看重的。李总和马梁、成舟商量成立一个投资公司,成舟作为这个投资公司的实控人,李总和马梁作为小股东。成舟对这个安排很是满意,一来拉来了李总和马梁做合伙人,相当于增加了信用背书,把三方的利益也绑定得更加紧密了。二来,他们的资本投入也能缓解成舟的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