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请来了窑匠师傅,因地制宜打了一个窑。又雇了一帮人,帮忙制砖制瓦,砍柴,烧窑,浇窑水,熄火,看成色,敲砖听音,一连烧了三窑砖瓦。大朗膀阔腰圆有力气,饭量也特别大。他请人来家里做工,专挑身体强壮食量大的。他总是说:“吃不下几碗饭的人也做不了什么事。”他尽管很节约,但他从不怕别人吃饭。因此,十里八乡那些力气足的人喜欢到大朗家来干体力活。
半年后,大朗家的新居建成了,新居建在小河边,背靠阚家岭,来龙是马鞍山,门前一口池塘。
房建好了,有了新家,大朗开始谋划着让两个儿子读书。大朗觉得,自己斗大的字不认识一个,不能让两个儿子也走自己的老路。
宇平、宇清先后被送进师塾。尽管大朗在生活上勤俭节约,但在教育培养子女上毫不吝啬。
宇平长到七八岁,已经熟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写得一手好毛笔字。
有一天,宇平、宇清兄弟俩吵着要吃发饼。
大朗又在忙着农事,没时间答理他们,没想到宇清竟然呜呜地哭了一个早上。
黎娇儿说:“我说孩子他爹,去箬溪走一趟吧,趁着今天天晴。这几天去赶集的人多着呢,顺便买点吃的回来哄哄孩子,都哭得我心碎了。”“好吧,我顺便把家里的那两捆蔴卖掉。”
不久,大朗挑了一担苎麻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