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萍和振勇都考上了企业自己办的的技工学校,学那些车钳铣刨磨之类的基本操作。
毕竟在他们子弟中学每年能考上高中的就那么十几二十个,考上市重点高中的就更少,其他人会去旁边的县城读高中,或者去读中专。技工学校录取的名额只有六十个,按他们俩平时的学习成绩,能考上技工学校已经算是超水平发挥了。
工厂的职工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个是厂办技校,只招收本厂的子弟;一个是安置退伍军人,劳动局有硬指标的,必须完成,比如露惹的爸爸;再一个就是每年会招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好的时候还会招来本科生,比如露惹的妈妈。
以前大学和专科毕业生都是由国家统一包分配的,基本是秉承着专业对口及哪来哪去的原则分配,所以分到工厂的也是本市的学生居多。
市里的学生分配来了之后,许多受不了山区的闭塞和生活环境的艰苦,干了一段时间就陆续都辞职走了。有少数一不留神,在这里结婚生子的,算是落地生了根。
工厂的地理位置偏僻,招聘大中专学生就比较费劲,有些本厂子弟愿意回到父母身边,或县区及周边农村的学生实在找不到好工作的才会来这里。毕竟是国企,是铁饭碗,收入也还凑合。
他们每个人都得到了能力所及的最满意的效果,都很开心。
叶绍博这个假期没有来牛肚沟,因为他们要补课,假期很短。在这个很短的假期里,他还报名参加了一个为期十天的探险夏令营,忙里偷闲,变着花样玩。
但是他在“百忙之中”,还不忘了给露惹写了一封全篇仅有八个字的信,祝贺,我在二中等你。
这信写得就很叶绍博,再多一个字都嫌啰嗦。
放榜的日子过去了一个多月了,考取了高中和中专的同学陆陆续续地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包括那个跟露惹考上了同一所高中的男生,却只有露惹没有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