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
立春的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
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
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打牛等活动。
村民的居民家里,要贴上些“春风得意”等年画,还要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糊春牛的这项风俗活动就是在立春节气之前开始进行的,按照传统的制作做手法,由田园综合体管理中心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节气日前在立春馆中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
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
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
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会不好。
所以要事先安排好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
春牛糊好后,要先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鞭春即打春牛,亦称“鞭春牛”“鞭土牛”,是立春民俗文化里的重要内容。
立春日要将泥塑春牛打碎,这也是农耕文明时代的遗风。
通过打春牛之俗,提醒农人,春天已到,应该不违背农时,及时播种谷物,祈愿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鞭春之俗与祈求丰收相关,是一项较为古老的节俗。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
为了更好的迎春,首先要在园区里选择上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
春棚一般都搭在交通要道上,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都插上彩旗。
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着一定的巫术意义。
迎春牛时,百姓依次向春牛叩头。
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然后抢春牛的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
由此可以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立春节气里的时令饮食有作春饼、赠春盘、食春菜等饮食之俗,以迎春、庆春。
春饼是立春日典型的时令食品,人们在立春节气里迎春,食春饼,咬春。
《荆楚岁时记》载:“立春之日,亲朋会宴,啗秦饼、生菜,帖‘宜春’二字。”
春饼是一种薄面饼,取生菜、果品、饼、糖等置于盘中,取迎新之意,时称“春盘”,也可赠送亲友品尝,谓之送春盘。
立春之后,人们开始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踏春,探春,外出春游。
俗语说“百草回芽,百病引发”,在立春节气里,还是要适当的注意养生保健,以应对气候的变化。
要是许红枣的唯美幻想可以如愿以偿的话,立春馆里也一定是最热闹的地方。
立春十五日里,立春馆的主题就是以七十二候的变化为主要元素,再辅以各种立春节气里的节俗活动。
让游客在沉浸式的体验传统民俗文化魅力四射的同时,修身养性,迎接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风十万里。
甘雨时降,万物以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雨水,是春三月里的第二个节气。
雨水馆,是二十四节气馆中,位于发陈部落里的第二个节气馆。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的开始,降雨量极多,或以小雨又或是毛毛细雨为主。
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也是很重要的,它也是农耕文化当中对于节令的反映。
春天里总是离不开贵如油的雨水滋润,降雨量也多以小雨或是毛毛细雨为主。
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是重要,它也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春天的雨水,润物无声,让枯木得以逢春,让种子得以萌发。
将雨水节气里的十五日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雨水节气来临,水面冰块融化,水獭也开始捕鱼了。
水獭喜欢把鱼咬死后,再放到岸边,依次排列,就像是祭祀一般,所以就有了“獭祭鱼”之说。
雨水五日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
再过五日,草木随着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
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节气正处在数九的“七九”当中,河水破冰,大雁北归。
雨水节气也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时令节气。
在这一天,不管是否会下雨都会充满着一种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感,人们也会在这一天里以不同的形式乞求着顺利安康。
在拉保保的民俗文化中,父母就要在雨水节气时给孩子认上干爹干妈。
撞拜寄的民俗是找干爹,也是为了让子女顺利、健康地成长。
撞拜寄这一活动,现在一般只在农村还保留着这一习俗,城市里一般都是朋友或同事相互拜寄子女,只在过年或是过节时大家才走到一起聚聚。
雨水节拉干爹,意为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
雨水这天要拉干爹的父母,需要手提着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
为孩子找干爹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儿女健康平安的成长。
雨水节气里有接寿的习俗,意思是祝福岳父岳母长命百岁。
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的礼品就是“罐罐肉”。
女婿用沙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给岳父岳母送去。
这也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的感谢和敬意。
如果是新婚的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
雨水节令时,还有回娘屋的节俗,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
民间到了雨水的节气时,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
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以使其尽快怀孕生子。
春日喜雨,润物无声,枯木得以逢春,种子得以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