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孔明辞了刘备、刘琦,登舟望柴桑郡来。船至江中,二人在舟中议事。
鲁肃谓孔明曰:“先生见我家主公,切不可实言曹操兵多将广。”
孔明明知故问道:“这是为何?”
鲁肃乃忠直之人,叹了一口气,直言道:“不瞒先生,江东众文臣,听闻曹操率五十万大军南下,本就生胆怯之心。今荆州又不战而降,曹操再添兵丁,其麾下兵马已近百万,良将更是数不胜数。如此兵威,委实令人胆寒,江东一众文臣,畏敌如虎,除鲁肃外,尽皆主降。”
孔明听后,追问道:“既如此,子敬兄为何不顺应众意,劝孙将军降曹呢?”
鲁肃正色道:“我家主公承父兄之基业,虎踞江东,已立三世,国险而民附。昔日孙坚将军,不畏艰难,开宗立业,却不幸陨于江夏,壮志未酬而身先死。孙策将军继承父志,将传国玉玺献于袁术,方换得几千兵马,征战江东。历大小三十余战,身先士卒,筚路蓝缕,攻坚克难,方才打下江东基业。正欲北上争霸,却不幸被歹人谋刺,不治而亡。临终之时,将江东基业托付于弟。父兄创业如此艰难,我怎能劝主公不战而降,将大好河山拱手送人呢?”
诸葛亮听罢,感慨道:“子敬兄真乃忠臣也。孙将军麾下,有子敬兄这样的忠诚之士,江东幸甚,孙氏幸甚啊!”
“先生过誉了。为人臣者,以忠事主,乃分内之事。”鲁肃道:“刚才叮咛,先生切勿忘却,见到我家主公,切不可实言曹操兵多,以免惊吓我家主公。”
诸葛亮回道:“子敬兄放心,见到孙将军,亮自有对答之语。”
“那便好。指望先生善言劝慰,促成孙刘两家联兵抗曹。”鲁肃道。
两人说话间,船已靠岸,鲁肃安排孔明于馆驿中暂歇,自己先去回禀主公,孔明自是允诺。
时年二十七岁的孙权,此刻正召集文武,在正堂商议如何应对曹军。闻知鲁肃返回,急遣人召入问曰:“子敬往江夏,探听虚实若何?”
鲁肃道:“已知其大略,容臣徐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