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所欲]和[逍遥之力]的区别何在呢?
在这两种能力的初期阶段,也就是能力范畴未开始堆叠的时候,两种能力的潜在十分相仿。两者都能突破已有范畴去进行无限制延伸,超脱理论去开拓想象力的辽阔领域并将之具现,任何意义上能被作出的划归分类都会被轻易打破且立即往在那之上的层面无止境延伸。随心所欲就是无视任何因素和障碍强行实现意愿,逍遥之力同样也是强行实现主观上的“不讲理”,随心所欲的扩展方向受限于唯心认知,而逍遥之人所认为的“不讲理”也是基于个人主观认知的基础上得出的。
但随着能力范畴的扩展与能力本质在延伸过程中的更迭质变,这种相仿之处会越来越少。部分原因在于两种能力的“主旨”不同,随心所欲更注重思维上的跳跃,逍遥之力更着眼于“反骨”。
对于高阶段的[逍遥之力],与其说那是一种主观唯心能力,从而把思维放到主体的位置上,不如说“思维”只是“不讲理”的表现形式之一。“不讲理”可以展现任意的包括超越了思维的层面上,“你所认为的”(反伦理、反认知、反概念、反真理…)也只是其中最浅层的片段。高阶段的逍遥之力甚至连思维都不需要了,“不讲理”自会化作更深程度的“无序”出没于任何地方,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有序。初期的逍遥之力之所以需要“思维”是由于寻道者自身太过渺小,想要承载逍遥之力就必须得倾尽全力,拿出身上最强大、最有力的东西。而寻道者身上最无止境的事物是什么?是促使有思维存在探索和学习、具象化地进行抽象思考的想象力,但有思维存在的想象力、反思能力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色彩,这就导致了逍遥之力看起来和随心所欲一样都是一种唯心能力,实际上这并不确切。就像你玩游戏给武器附魔了冰与火两个属性一样,冰与火都能归类于属性,你能说冰和火就是一样的吗?一旦将逍遥之力和随心所欲分别抽离出思维,就发现它们实际上差别十分显著,甚至显著到用[随心所欲]的能力展开所有方向上的预知都得不出丁点一致。(“所有方向”是什么意思?就算一个存在他不仅能不断超越自己的想象,也能不断超越他所设想出来的任何超越他思维能力的存在所能设想的极限,超越他所能架空在刚才那种想象力跃迁过程之上的更大想象力跳跃过程…不断地归类/压缩/转化…以跳跃至更大的范畴,也只是一种单方向的突破,所有方向就意味着你永远无法把这归于某一种类型/循环/过程…来凌越于其上,毕竟你能想到的凌越方法都是他早就作为助燃剂填充到“所有”的每一个体中来协助自我突破)
因而两种能力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如下:初期的随心与逍遥因为能力者自身的不足(目前为止我提过的能力者没哪个是真正摆脱了思维的存在,都属于“有思维存在”),只能以思维为端口从而倾泻,这也就导致这两种能力在初期阶段无比贴近。而当两种能力者都达到了超越思维的阶段时,便是两种能力相距最远、差异展现的最淋漓尽致的时候。但在那后继的更迭中,两种能力又会越靠越近,因为它们都是向着“全知全能”逼近的,虽然堆叠细节有所迥异,但都是趋向于共同目标,大体方向一致。随心所欲可以由意愿上对“全能”的认知与想象力不断地升华自我来朝着真全能逼近,逍遥之力随着能力的进阶其“不讲理”的程度越接近一种“绝对”便越逼近于真全能。
谈到“思维“就不得不提一嘴作为本能理性的形式逻辑,那是不可违背的思维规律,也是针锋相对于“不讲理”的最大有序。但由于逍遥之力的特殊性,使得这类能力者在初期保持一种“受困于逻辑,又在逻辑内超越逻辑”的矛盾态,随后又会在无所不成的任性下进行逻辑内部的闭环式无尽超越,达成更复杂的矛盾态…但这并不是悖论,因为悖论也只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漏洞,也有人认为悖论诞生的缘由是不够完备的逻辑系统无法见证真理。许多人把超越逻辑的光景归结于表现在逻辑推理上的悖论,但那太过肤浅,只要能攻其漏洞就能实现在逻辑内引出悖论,而那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超越逻辑还太遥远了。无论是超越想象、超越逻辑…还是其他意味上的远超人类之物都是永远深奥于任何料想的,“超越”这个用词也不恰当,因为“超越”这个观念把关联和意象带进毫不相干的指向里,“超越xx”包含一个暗含的谓语,即“和其他概念处于一定关系之中”,那不是我们真正想表达的,只是挑选了最趋向于不破格的那一个。
在哲学上,用隐喻来维持推论是一种不被认可的行为,隐喻在辩论中不过是用来解围的一种遁词,是掩盖思想的枯竭的手段,摇摆不定的含义是无效的。但这种观点不能推广到战力设定上,学术追求严谨性,而战力设定注重的是不择手段、永无止境的强大,出发点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渡过初期的逍遥之力已经不限于“对着合理推敲不合理”的这种层次了,但它仍存在其他意味上与随心所欲的相近之处。因为我所举例的逍遥之力能达到的那种境界,也是随心一念就能达到的,不讲理程度无论走到多高都是唯心可以一步追及的,“凡可意向,无远弗届”。真正拉开两者间差异的“因素”不在于我所讲述的任何一点上,文字只能描述出被随心随意超越的东西。两种能力在后续能力范畴的堆叠中,都可以不断舍弃自身原有的各种限制因素,有些因素是没有达到更高的阶段就无法察觉的,因此阶段之间总会存在着上一阶段无法比拟的某种差异。
两种能力的出发点可以是一样的,毕竟站在人类的视角来看,初期的随心和逍遥可以实现的范畴是等价的,你能想到的任何一种其中一个能力可以做到的,另一种能力也必然能行。如果把两种能力在能力范畴上的堆叠比喻成从同一个起点出发的两位运动员间的赛跑,起初这两人之间只有外貌不同(能力的名称与表现形式不同),赛跑开始后两人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多,尽管两名运动员的出发点一样也在朝着同一个不可能抵达的终点奔去,但他们的奔跑步伐(能力的延伸法)、身体倾斜角度(能力的侧重点)、手臂动作(其他因素)……等等各方面上细节是不同的。随心所欲和逍遥之力间当然存在区别,你认为没有区别只是站在你的角度看来没区别,并不能代表这二者间真的相似,在人的视角上看不出区别的事物多了,你甚至无法分清远处的仿真娃娃与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