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深冬,满眼翠绿的校园已是萧条景象,阳光躲在厚厚的云层之上偷懒,寒风穿透窗户的玻璃缝隙潜入教室,空气中弥漫着女生涂抹的百雀羚的芬芳,是的,是青春的味道,浓烈安然,猝不及防。
每个月周五的下午最后一节课,是开班会的时光,班会开始前,班主任会将一个月来同学们收到的来信分发,因为在他眼里,眼前的这些孩子们,在经历了那场失利的战斗后,需要来自远方的汲养,化而为鹏,成为真正的斗士,去往九天翱翔。而坐在台下的同学们,每到此刻,都会眼巴巴的竖起耳朵,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把眼神钉在老师的手上,盼望着曾经要好的同学能够“苟富贵勿相忘”,在去到向往的大学后,能给困兽笼中的自己写上一封书信,在字里行间呼吸到大学校园的仙气。
“夏岩,你的信,江城来的,嗯……看字迹,像是一个女生写的,关键一年,不要分心啊。”班主任的突然点名和点拨引来的是同学们上百双眼睛的突然聚集,并伴来阵阵笑语。夏岩忐忑的起身,从位于最后一排墙角处的座位出发,沿狭窄的过道经长途跋涉,抵达讲台之下,班主任像一位慈祥的将军,居高临下的递来书信,这一路上,拿到书信的同学会迎来同学们羡慕的目光,就像中了大彩头般幸运与开心。
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同学们之间大多是通过书信联系的。去往大学的同学会买上印有自己学校名字的信纸和信封,给还在复读的老战友们各自写上一封。书信内容一般也是三段式的八股文,起头是别扭而又深情的寒暄,之所以说别扭,因为往常在一起三年里,彼此并没有发现这位要好的兄弟竟有如此之好的口才,中间则是去往城市和大学后的见闻和感想,当然,在书信的最后,必然是对同窗的鼓励,这也是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彼此间最有份量的情愫,让依然在黑暗中负重前行的人,点亮心中的那束微光,忘记疲倦。
当然,还有小部分时髦的同学,是通过一种叫做“201”或者“301”的插卡固定电话联系的,电话卡有10块、20块、30块和50块不等,在通过书信留下宿舍走廊的公用电话后,就可以约定时间联系,这种可以听见声音的联系方式超越了冰冷的文字,抵达灵魂,而经济不允许或不善言辞的同学或有些不便直抒胸臆的,文字依然散发着独有的魅力,在那个车马很慢的年代,匹配上学校要求的每月集中发放一次书信的进程,是刚刚好的。同学们通过书信,偶尔还会在信封里装上一片树叶,一张闪烁着灯珠的贺卡,抑或几张新近拍摄的照片。
夏岩的收信也不例外,但却更加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