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张君平生,与士信,与汤敬,勤于事,敏于言,待民宽,临财廉,不侮,得众,有功,人任焉。”
紧接着许折来个过渡:“以张君为镜,省度几身,未尝不自惭形秽也……”
再来一段借古怀今,大有王勃滕王阁序里,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之感。
大段过后再来一个华丽的排比,洋洋洒洒地并列七八个简例,完了再运用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完美诠释了仁者无敌、不仁者要么垃圾要么归西这个理念。
最后一段凤尾般的点题,收束全文,犹如钟期之遇,千言万语不抵抚琴一曲。
文章一气呵成,给你们翻译一下,就是……算了,自己看吧。
(上文其中某些句式仿写自史记--报任安书,张、汤例子纯属本人虚构。)
反正就是讲了什么是仁,仁之五者“恭、宽、信、敏、惠”具体应该怎么做,做到了又有哪些好处。
随后开始进行改稿,增删语句,将兴起时妄议、不妥的话全剔除。坐正调整呼吸,再次检查,确定无错漏后便尽数誊写至卷子上。
秀才试中的“例论”,要求一点也不高,只要字好,逻辑通顺、论述无明显悖论一般都能过。
“这文章,写的不错。”
誊写好后,看着行云流水、雷霆藏怒的文章,许折感觉自己棒棒哒。
便是将他自己代入阅卷者的视角,也能产生一种“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的感觉,要是阅卷者感情再丰富一点,说不还能产生些共鸣,“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
最后一卷,便是诗词题了。
许折诗词一般,水平放到这个时代中只能算是二流。
骈文他可以写的很华丽,曼词、典故信手拈来;杂文可以写的像白雪刀子般冷峻,江湖染的;散文可以像雨后青葱般平淡,岁月给的;墓志铭是他最拿手的,搜魂、杀人、摸尸、灭迹、写文,一条龙服务,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至于诗词,从来抒意,唯有感而发,为赋新词自是落了下乘。
文题用一百余字描绘了这么一幅场景:
晚归城小卒,伤退,轻舟晚渡,码头繁华,茫然伫立,已无归处。
诗词皆可,诗,不限绝、律;词,菩萨蛮、采桑子词牌二选一,也就是根据给定词谱填词,长短句格式要一样,字字平仄要相同,中声随意,难度比自己作诗大一些。
许折左手轻轻摩挲着晚归二字,冰凉的宣纸虚印出一座古城,他去过那儿。
有主城名晚归,横于长安北三千里处,连横多处城池构成了大唐帝国北地的防线。
那里的酒是烈的,刀是凉的,那里的忠骨八尺,忠心三寸。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许折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那位将军站在城楼上,站在他的旁边,前望莽莽大漠,目光如炬,满头刻意染黑的发随大风飘扬,手里捧着天子亲笔书,只有两个字:
“死守。”
许折轻轻收揽神思,开始构筑题目的场景,墨笔长悬,久久未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