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折将有些凝固的墨汁再研了下,便于卷上落笔,笔力劲挺,正楷有浩然之气,“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再何解?”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是谓君子。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时值九月,一子同左右远游,食肉糜而思亲,忽垂涕,曰:父母尚在,远行,枉为人子。感伤有怀,再指目左右,曰:远行者,皆枉为人子。其言宜乎?孝悌何解?”
许折略加思索,此题单看问句,是一个开放性试题,但从简略情景的后半句来看,出题人的意向很明显。
跟做判断题差不多,一般带着“必定”“都有”“任何”这类绝对词的往往都是错的。
考试这东西,还得从出题人的角度出发。
目前国运不顺,多处偏远地方都有盗贼作乱,大唐其实是很鼓励男子去参加走出家门去参加行伍的。而且论语中关于志向的论述很少,“游必有方”基本是作为一个固定答案,一定要点出来的。
从出题人带有倾向性的题目中,想一想,满分答案就出来了呀,嘤嘤嘤。
许折落笔书曰:“其言过当。士不可以不弘毅,男儿有志四方,岂可久居一室。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彼其于世,以己度人,思虑不周,未见人之方,草草作阖棺之论,不谨矣。孝悌之解,能养且敬为孝,不违为孝,顺意为孝,守礼为孝,报喜为孝,悦色为孝。”
再答几题,待这部分结束,悬腕略作休息,开始为下一题作铺垫。
考场中偶尔有翻阅卷子的沙沙声,间杂一些乌玦摩挲砚堂的极细小的响声。
墨香萦绕于笔尖、鼻头,在这精神高度集中的考试中,已有三五执笔人额头渗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尤不自觉。
这里坐着的,有与他一样的小家族的少爷公子,也有寒窗数年、十数年、数十年的寒门才子。
这一代文人,如惊弓之鸟般享受着大唐帝国的科举余晖。
在他们之前两百年,文章惊天子的时代刚刚过去,在他们之后五十年,狼毫宣笔不如袖剑、长衫才子不如莽夫的时代即将到来。
时间缓缓流逝,接下来是第三卷,“例论”。
题目是“仁”这个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话题。
要求:九百字长文、必须有详例、不能跳出儒家思想这个框架、字迹必须工整,
许折将前两卷放好用镇纸小心压住,取下附带的稿纸一边打着腹稿,一边随手画着洛天依。
待腹稿初成,许折用浓墨将大吃货的画像抹掉,于另一张稿纸上以矫健行楷徐徐写着,引经据典思量慎微。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张君名曲,字正白,以进士累官至光禄大夫,清正非常,时人称之。
少时家贫,好任侠,负不羁之才,常思奋不顾身,恐戴盆而望天,不得殉国家之急,故绝家室之累、亲友之知,策马北向,出入汤君幕府,历三秋而得用,自此为牛马走。
张君入府,不自是而露才,不轻试以幸功,事必躬亲,分别有让,五载,得亲近死力。
举事十载,衡州米粟堆积富于满天星斗,良绢车载盈若江河奔涌,人皆安业,颂汤之名。汤君抚掌,衔杯酒以接殷勤之欢,叹曰:张君屈才。
乃提笔,以不惑之龄遍览孔孟圣言、春秋百载,三元及第,青云直上,二十二载,从二品光禄大夫。
及至讳然不可言,治下无不泣然垂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