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也是瑞王妃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踏入侯府,还记得上一次的光景便是在沈亦清与燕云易大婚当日。她自是作为瑞王府的当家主母列席,也亲眼见证过那出如同闹剧一般的场面。
只是从未曾想过昔日根本从未放在眼里的羸弱女子,如今竟成了她所唯一能试着紧紧攥住的救命稻草。
这又怪得了何人?终究自己机关算尽,不仅没有换来心心念念的一切,眼瞅着就要连累整个王府上下,与人何尤。
念及此,瑞王妃只觉得心中唏嘘不已。
不知不觉之中,在屏儿的带领下穿过几个回廊,便来到了清秋苑前。
屏儿温声道:“王妃恕罪,方才人多眼杂多有不便,奴婢不敢多言。这里是咱们自己的地方,您大可安心了。”
瑞王妃略显局促地望了眼“清秋苑”三个字,这下反而轮到她不知如何是好。
显然屏儿看出她此刻心下六神无主的慌张之感,于是照着沈亦清先前的吩咐解释道:“少夫人此刻就在里面等着您,她说了王爷的事情说易不易,可说难也不难,总是能解决的,您且宽心便是。”
闻言,瑞王妃已然有些灰暗的双眸兀自泛起光芒,她紧张道:“她真是这么说的?”
屏儿点点头道:“此话当真,只不过......”
瑞王妃顾不得仪态,双手不自觉地颤抖着紧紧握住屏儿的手腕道:“不过什么?她想要什么,又或是有什么条件,我都可以满足她。”
从前只听闻大梁皇室之中,儿孙一辈的除了倾月公主之外,就数瑞王妃最为矜贵,不仅才艺双绝,更是仪态风度华贵端庄。可眼前的她卸去一身繁琐的伪装,还原为最本真的模样,原也是个有血有肉的寻常人。
屏儿来不及安慰她,只得据实相告道:“倘若王妃要的是功名利禄、加官进爵,就必须舍弃些最宝贵的东西,即便不是今日,也终有一日需要面对并承担相应的结果。那么只能恭送王妃,因为不仅是此时的我帮不上半分,便是谁人都没有这个本事。不过若是王妃已然想清楚了什么对自己而言是最重要的,这扇门自是敞开着,随时恭候王妃尊驾。”
这话从她的口中说出,自然没有沈亦清的清冽与淡然,可瑞王妃还是瞬间就心领神会,如触电一般放开抓着屏儿的双手。
“这话是她说的?”
屏儿赶忙道:“奴婢愚钝,定是有些话语记得不是很清楚,不过少夫人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她说您一听便知。”
旁人只会觉得词不达意,也难怪屏儿担心是自己记错了语句表错了意思,可这一字一句却是对瑞王妃的一道惊雷。
言中有意,想来沈亦清已然知道今日之事尽皆是瑞王妃的谋划。她处心积虑地拉拢曲家,可以营造出京都城外北境蛮贼横行的假象,甚至不惜收买内寺蒙骗陛下在内的所有人,只是为了给瑞王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
她的苦心钻营,既然已经一览无遗地暴露人前,那么此时的窘迫与末路,定是不必言说。事已至此,又怎么会有筹码再与沈亦清斡旋。
除此之外,瑞王妃更是听出了沈亦清的弦外之音。
权势、阴谋、地位以及无止无休的斗争,这便是每一个身处高位之人所不得不直面的日复一日。她从未怀疑过能够为了这些放弃很多东西,包括自己的原则、善意、纯真,乃至于良知。
时至今日,瑞王妃似乎才察觉到高估了自己,因为自是始终她都没有做好破釜沉舟的打算。如果自己的谋划不成功,那么是否能够接受失去一切乃至于全族性命?还有瑞王呢,如果自己对他只有自以为的鄙夷与不屑,又为何会在得知他深陷不测之时惊慌失措,当真只是为了夫妻同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眼前那扇如沈亦清所言径直敞开的大门,却是于瑞王妃而言最为难以抉择的转折点。
屏儿适时道:“少夫人也说了,事急从缓,王妃可以在此稍事片刻,无论做出何种决定,她都会陪着您,多晚都等。”
说完,不待瑞王妃回过神来,屏儿便径直消失在门内,随之便是门扉轻轻掩上。
偌大的清秋苑前院之中,沈亦清早已刻意屏退旁人,给瑞王妃留下了足够静谧且足够宽广的空间,足以让此时失魂落魄的女子静静想个明白。
房间之内,微微拢起的篝火跳动着火苗,沈亦清心不在焉地拨弄着星火,上面架着的铜壶正“咕嘟、咕嘟”地吞吐着热气,她也无心搭理。
屏儿生怕火星子崩溅到她身上,赶忙将她推拉到一边。
“小姐,这种粗重功夫留给奴婢来,姑爷说了让您好生歇息。”
不知是不是猛然听见她提起燕云易,沈亦清正有些出神的思绪瞬间收束回来。
方才的短暂相聚不过片刻之短,宫中的急报便传了过来,打破了沈亦清与燕云易之间朦朦胧胧,几乎就快要触手可及的幸福瞬间。
先是一则密报,彻王伤势过重,八成是落得双腿尽废的下场。身为罪魁祸首的瑞王却并没有被当即处以重罪,反而梁成帝遣走了典刑司,甚至没有让瑞王下狱。
另一则,却是陛下的口谕,急召燕云易火速入宫。
事有蹊跷,沈亦清不得不将好不容易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你......”
沈亦清的话尚未出口,却被燕云易低沉的嗓音打断道:“我没事,你好生休息,我去去就来。”
他的眼神是那样笃定而炽热,好似能够透过沈亦清的双眼直抵她的内心深处。纵使相交至此,二人却好像初相识一般,有着无尽的肺腑之言还没来得及互诉。
她并未多问,只坚定地点了点头:“好,我等着你。”
几乎就在燕云易离开的同一时间,侯府外有人寻她的消息传来,正是瑞王妃一行众人。
沈亦清幽幽叹了口气道:“果然还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