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留善卷到清溪过宿,诸人起送。帝见前途昏黑,欲就宿太室。金蝉子命童捧珠前导,扶帝真上中峰登大光室。旋入枢阳殿,皆金碧交辉。呼少子恽善出见,即设筵款待,父子相陪,共七人对酌。
恽善擎异草食帝,味甚甘美。问其名,曰:“此间强山所出含真草,黄花赤实,服之益寿强精。”
席间管弦杂响,女童歌舞献酒。帝只低首沉思,金蝉子曰:“吾子忧国太过矣!舍近求远,自贻伊戚也。”
帝问其故,金蝉子指示曰:“子五人德配五行,当生生相继而王,但迟速不同耳。”帝再详问,笑而不言。
帝思禹功德为最,自是更属意焉。舜后娥皇无子,女英生一子,曰商均,愚鲁无才,故欲以天下禅于贤者。
明旦,欲辞别下山,却露宿于岩下,并不见殿庭人迹。往寻清溪,亦失所在,乃取路回都。
将济河,见一山屹立中流,斫削若柱。水势湍急,舟不可渡。
帝曰:“此何险也?”
禹曰:“此山适当河道,凿以通流,留石以分水势。植立若柱,故曰砥柱。南流至急,触之即倾,故号鬼门。中道萦回如穴,舟行旋溺,虽神灵莫过,故曰神门。北势稍慢,曰人门。”禹命从西北斜渡,将及都鄙,路经蒲子山,叹望一回,知不得再见,遂还朝。
皋陶迎曰:“三苗子肹已死,其众复叛。”
帝曰:“朕不德,故三苗反复。杀伐有伤天和,俟其自化可也。”乃作大唐之歌,以抚群后。
戊辰十载,始立考绩法。核实功过,黜陟幽明,三载一考功。
因三苗乍臣乍叛,复分析流远,善留恶去,使不相混。
于是远近众职咸理。帝乃藏金于巉岩之上,捐珠于五湖之渊,俾下服度以杜淫邪而绝觊媚。
作米廪于学宫,以藏帝籍。德教及于荒服,南至交趾、北户,西至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及山戎、北发、息慎,东至长夷、岛夷。
壬申十四载,有大星如半月,现于晦朔之时,有烟云缭绕,凝霭不散。八伯曰:“王者,政教无私,则景星出。德合于山林,则卿云兴。”帝乃作歌以报其事,百工相和而歌曰: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兮,旦复旦兮。
八伯咸稽首进曰:
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癸酉十五载夏,瞽瞍病笃,帝日祷于天。调治莫效,殂于中秋三日。帝斋飦粥,悲痛无已。未几,后母亦殂。迁嫡母握登柩合葬于孟诸泽畔。
丁丑十九载,帝始设朝。禹与夔作九韶之乐,箾韶九成,故曰九招。
泠伦辈奏之,凤凰来仪,百兽率舞,朝野歆帝之德,钦禹明于度数声乐。
帝曰:“天下之情,得失之节,夔能和平之,一而足矣!”
是时,稷、契皆老,爵归封国。丙子十八载秋,稷之子台玺,自邰来告父薨。帝泣慰其归,台玺葬父于广都之野。哭泣过伤,逾七年亦卒。子叔均继立。商契后稷三年而薨,帝哀泣,诏立其子昭明。
庚寅三十二载,帝曰:“朕宅位已久,年及耄期,倦于勤劳。”
乃命禹曰:“惟汝功德盛大,天之历数在尔躬。终陟六后之位,人心维危,道心维微。维精维一,允执厥中。此存心出治之本也。”
禹让皋陶,帝不听。明年辛卯朔旦,帝至郊虔祭,荐禹于天。复会于神宗帝尧之庙,告摄位之命。
大禹摄位三载,内外循教,惟三苗昏迷弗恭。帝叹曰:“有苗弗率,姑容愈肆。”命禹狙征,正其罪。
甲午春,禹征集群后誓于众,用益为佐。有苗负固不战,大禹相持三旬,不克。恐劳众力,意欲班师。益曰:“威或不逮,增修其德,无远弗屈。满招损,谦受益,天之道也。”禹拜曰:“昌言也。”遂振旅而还。
帝乃大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之后,有苗民相谓曰:“此盛德之君也。”皆感恪来朝,贡以方物。
帝舜以为付托得人,终日逍遥散虑。每念雄陶七友,闻有苍梧之行,欲往访之。丙午初夏,帝命巡南。
群后谏曰:“既得其罪,宜静处调摄。何必远涉蛮地!”帝曰:“乾道健而好行,惰则生疲。”乃驾益所造轺车,命夔带伶官百人,共侍从千人,别二妃及大禹诸人,一径进发。
其时暑气方盛,轺车虽速,奈从人牵制,一日止行百里。渡汉江,涉洞庭,将至有鼻。忽有鼻臣吏哭奏其君象已殂。帝大惊,冒暑疾行,受临其丧。
及至,已殓。命附葬于父母之侧。其妻、子告曰:“有遗言云:‘死必葬于桂山,爱其陵谷深邃,丛桂清香也。’”帝允之,亲护丧车安厝。从者大半中暍,令随鼻国夫人回都。
留精健者与泠伦一部,随驾启行。在路叹曰:“未会七友,先丧一弟。浮生若梦,天下何足恋也。”
未几,经秋历冬,春意复生,帝觉神思不爽。乃于一山下命泠伦辈奏九成之乐,令夔教万舞以娱心志。夔乃左手执龠,右手秉翟,使众随挥而转。武用干戚,文用羽旄。帝大喜,赐夔曰“万王”。
又至一山,有九峰相映。下有九溪,亦皆相似。帝登一峰望之,形皆仿佛,故名曰九疑山。其山半皆苍松翠竹,下临清涧。时又夏秋之交,涧中多黄色莲花,香气盈谷。帝瞪目呼曰:“此非都鄙鸣条耶?得与七友偕隐于此,如耕历渔雷时。朝夕盘桓,以终其生,岂不乐哉!”
起程复南度大岭。至一山,古松蔽日,层岩临江。旁有一洞,帝避暑入坐。月上东山,遥见三峰鼎峙,万桂参差,香气馥郁。兴致不浅,命泠伦奏乐,居民集听。
中有庞眉老叟出谓帝曰:“乐则尽善,器犹未佳也。”帝恭问曰:“吾翁谁氏,审音若是?”叟曰:“我八泉龙神,五头氏祖龙第四子也。”
帝不为怪,与之东游桂林。龙神引至七星岩,七峰列如北斗。岩下石室幽旷。上多怪石,高插云表。中有三洞,一曰水月,景致最佳。月照澄江,金波晃耀。一曰栖霞,入洞行百余级,始得平地,云盛夏无暑,隆冬温暖。复至一洞,两崖壁立,仰视洞顶有爪痕,其下水声涌激,如在三峡中。帝与龙叟泛舟于中,凉气逼人毛骨。叟曰:“吾欲去矣!可会于八泉。”言讫,跃入水中,因名其洞曰龙隐。
帝遂上崖步回,从人报有双凤巢于山西。再欲南往,土人谏曰:“番禺边海,车驾不宜远涉风尘。”帝曰:“吾欲遵海滨而处。”谢别土人。
一路问至八泉,不知龙叟何处。曰:“始以乐会,再奏之必见。”遂登山憩石作乐,老叟即至,曰:“子真信人也!来顾老朽,谨以玉笙一部相赠。女娲时,臣随所造。须采昌山竹石配之。”
帝问昌山所在,叟指前山便是。帝命泠伦辈凿石为磬,截竹作箫。叟促试之,果是不同。帝抚掌叹曰:“得吾翁指教,始知乐之美备,必有异人往还,方能如此明察。”
叟曰:“此山顶石池,有泉八所。曰涌泉、香泉、甘泉、温泉、震泉、龙泉、乳泉、玉泉,因名灵池山。见我常出入其中,又名翁水。其发源处,居人汲饮,寿过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