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就有一名衙役端着一块写着字的木板走过来,在第一位考生面前停留了大约半刻钟左右,又走向下一位考生。
苏惟生看清考题,认真记在了稿纸上。
这第一场考的也是经义,却与县试时大为不同,不过两道题。
出题官从四书五经中抽取一句,考生围绕这一句的出处、背景与上下文写一篇不少于三百字的杂文。
当然,字数也不能太多,约定俗成的是不能超过七百字,否则你洋洋洒洒一大篇写下去,几千张考卷,谁有那闲工夫细看?
第一题只有八个字,“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句话出自《诗经》“桃夭”,原文是“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意思是桃花鲜美,枝叶茂密,德行美好的姑娘出嫁之后能使全家人和睦相处。
可知府大人会无聊到这个地步,让考生们讨论女子的品性?
苏惟生拧眉思索了半晌,忽的眼前一亮——不对,还有另外一个出处——《大学》中有一句: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苏惟生当即冒出一身冷汗,原来陷阱在此处,若是破题出了错,后面也不必再考了。
阅卷官通常最为注重第一篇文章,若是头一题走歪,后面的题目答得再好也没用。
苏惟生嘘出一口气——德配其位,为君者及上位者自身德行无亏,齐其家人亲眷,而后才能教化百姓治理国家。既从这个角度出发,那就容易得多了。
苏惟生思量一番,便提笔蘸墨在稿纸上写了起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以出处破题,点明全文要义,再顺着这一主旨往下写。
而且在作这篇文章时,不能再站在书生学子的立场,而是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方主官,阐述如何约束豪强,治下安民。
至于这豪强么,或多或少都与博阳府的众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也不能太过激进。
杭知府放眼扫了一圈,大部分考生对上他的目光都不自在地低头继续思索,年纪最小的那个却在心无旁骛地奋笔疾书,连头也没抬一下,不禁心下诧异,索性起身巡视起来。
一群县案首愈发焦虑,有的甚至紧张之下连墨锭都掉在了地上。
杭知府忍不住摸上唇边的八字胡,“我长得有那么可怕吗?”
你长得倒是俊,却也不想想自己主考官的身份!
人家学子们好端端地思考问题,你冷不丁地出现在背后,目不转睛地盯着别人磨墨的手或者空白的卷子,谁能不紧张啊?
许多人都忍不住胡思乱想起来,
“难道我今日衣衫不整?”
“难道知府大人嫌我进度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