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来人在巷子里各忙各的丝毫不乱,这些演员都是演老了背景板的,脑子里早有一套成熟的
角色模板,戏服上身一喊开始,戏马上就来。
弄堂深处是一座横着的四层骑楼,莉莉走下楼梯,出了楼道口朝着弄堂大门走来。
倒计时45秒,扛着小电驴的中年大叔率先入镜,连声吆喝着“借一借”,一副赶时间的样子。
莉莉听到吆喝转过身来,一脸惊吓地缩在巷子边,看着眼前的大力士经过。
倒计时35秒,莉莉跳过门口摘菜奶奶的“摊头”,与钓鱼大爷擦肩而过。
桶子里的鱼会在这时蹦出来,通过道具桶很容易实现,现在是排练,暂时用不着。
大爷隐蔽地给莉莉打了个手势,意思是鱼已经蹦你身上了,莉莉适时给了个惊中带喜的表情。
陈一鸣远远看着,感觉略显浮夸,到底不是专业演员,无实物表演还是差了些火候。
没办法,这个问题只能靠实拍解决了,也就是多准备几条鱼的事。
倒计时30秒,莉莉蹲下身做“摸鱼”的动作,不食人间烟火的公主自然捕鱼失败,她一路蹲走一路划拉,顾头不顾腚地撞翻了拎菜大娘的篮子。
以她为中心,弄堂里立时一团忙乱,人们笑着骂着抱怨着,有的避让赶路,有的帮忙捡拾,有的则被异国面孔的莉莉吸引,凑到她身边看稀奇。
倒计时15秒,在路过小学生的帮助下,莉莉终于按住了活蹦乱跳的鱼,她捧着鱼放进钓鱼大爷的桶子里,再站起身,被围在身边的人群吓了一跳。
先是惊吓,再是惊喜,最后惊讶,以此为基调串联起整个长镜头。
莉莉表演上的问题不谈,群演走位配合上问题也不少。
终究还是人数太多,对场面调度的要求太高。
陈一鸣跳下云台,走进人群,挨个指出群演的问题。
几个大龙套都存在时间上的误差,不是早了就是晚了,这个倒不是太严重,多排几遍有了默契就能解决。
扛着道具车的大叔虽然是专业演员,但应该没怎么演过苦力类的角色,因此扛活儿的沉重感没表现出来。
此外,“借一借”的吆喝声与脚下的步伐两厢里不挨着,身前的群演还没做出反应,他已经挤过去了。
显然,在他脑海里并不存在一个意识,就是肩上的小电驴是个大家伙,旁人擦到碰到是会受伤的。
不过这也怨不到演员,电驴就该是被人骑着,不该是被人扛着,陈一鸣这么编排本身就是反常识的。
摘菜奶奶的表演很精彩,摇头甩手笑骂的反应很戏剧化,一看就是车墩老手。
可惜陈一鸣要的不是戏剧化,是生活化。
他告诉摘菜奶奶,她每天都坐在门口摘菜,每天都不会少了跳“摊头”的邻居,在这里,无动于衷闷头摘菜,才是最生活化的反应。
钓鱼大爷全程背身,除了入镜晚了2秒没别的问题。
这个角色关键还是看实拍,能不能不早不迟地让鱼蹦出来,全看大爷对时机的把握。
一边做小动作,一边还要带着戏,不容易的。
拎菜大娘其实入镜早了,不过她适时停住脚步,装做与旁边的群演聊家常,很精彩的随机应变。
小学生鱼抓得不错,可惜全程冷酷脸,一看就是过于紧张。
这也是群演里不多的几个小演员,陈一鸣能怎么办呢,当然是笑着夸奖他喽。
陈一鸣一边走一边说,每个群演都“点评”了几句,几秒钟的时候具体有什么问题,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别管是否真心认同他的拍摄理念,至少他的点评在逻辑上完全成立。
他掉过头站上云台,对着人群大声说道。
“刚才这一遍排练超出了我的心理预期,老师们对自身角色的信念感,深深地打动了我。你们生动地给我们这些电影新人诠释了一个道理,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感谢老师们的倾情付出!”
掌声过后,陈一鸣开始说但是。
“唯一一个小问题,就是大家在走位的时候,过于以我们的女主角为中心了。要到后半段抓鱼的热闹之后,人群再围上去,在这之前,麻烦老师们各忙各的就行。”
较为委婉地指出群演们“抢镜头”的不妥之后,陈一鸣缩回云台后面,深藏功与名。
经过陈一鸣的一通输出,片场的士气明显提振了一个级别。
毕竟,陈一鸣证明自己是个懂行的,片场里的各路行家自然也就去了“明珠投暗”的怨念。
伏瑞香一边在二楼指挥排练,一边频频地把目光投向云台上的那个身影。
要不是陈马二人拿住了她的短处,她是不太服气听从陈一鸣指挥的,她才是专业人士啊。
然而把刚才的场景代入进去,她清醒地认识到,陈一鸣准确而全面的点评她暂时还做不到。
短短一分钟不到的时间,把场景内每个演员的表现纳入视野、记入脑海、找出问题。
不仅在于优秀的瞬时记忆,更在于内心
对整场戏的精准把控。